前川普政府官員警告:台灣須展現更強大國防決心 否則恐在美戰略中淪為「負擔」
一位前川普政府高級官員警告稱,美國共和與民主兩黨對台灣的支持「正受到考驗」,台灣應該表現出對提升自身國防更認真的態度,表明願意承擔自身安全重擔,才能讓台灣在華府的戰略考量中被視為資產而非負擔。
曾在美國總統川普第一任期內擔任總統副助理兼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SC)幕僚長的葛雷(Alexander B. Gray)在外交家雜誌(The Dilpomat)8月16日刊出的社論中指出,長期以來,美國對台灣的支持被視為印度太平洋地區穩定的基石,而確保台灣免受外部脅迫仍然是美國的首要國家利益,但這樣的牢固關係正受到考驗。其中原因包括華府對海外安全承諾的看法出現轉變,美國人越來越質疑這些承諾的成本和必要性,以及有觀感認為,台灣對自身安全的看重程度不如以色列或烏克蘭。葛雷在文中指出:「無論公平與否,這種看法都是一股危險的暗流,有可能削弱美國兩黨的支持,包括傳統上致力於台灣國防的共和黨。」
文中指出,若台海爆發危機,由於中國在船艦、飛機和飛彈方面擁有數量優勢,並且具備持續長期作戰的能力,台灣受到質疑能否堅持足夠長的時間,讓美軍進行有效干預。
葛雷特別指出,台灣反對黨國民黨今年稍早凍結部分國防預算,此舉可能向對手和盟友傳遞出台灣「並未完全致力於自身的生存」。文中警告說,台灣不願優先考慮充足的國防開支,引發了華府的擔憂,可能從根本上削弱美國對台灣國防的長期支持。他並說,國民黨應認知「國防開支並非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同時,葛雷強調中國近年來加速軍事現代化,劇烈改變台海兩岸的軍事平衡。中國解放軍在先進武器、網路能力和海軍力量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資金。台灣的國防開支雖然近年來有所增加,但仍遠遠不足以應對中國極力擴軍的威脅。去年,台灣的國防預算約190億美元,佔國民生產毛額(GDP)的2.5%。相較之下,中國的國防預算高達將近2,400億美元,並著重投入強化直接威脅台灣的戰力,例如兩棲登陸艇等關鍵武器。葛雷表示,這樣的差距不僅僅是數字上的問題,更向國際社會釋出一項訊號:台灣未能跟上步伐,某種程度上也成為北京進行政治戰的工具。
葛雷認為,為了維護華府的信任,台灣不僅必須大幅增加預算,未來幾年將佔國防開支提升至GDP佔比5%,也必須投資非對稱作戰能力,例如無人機、防空系統和反艦飛彈,以遏制中國壓倒性的常規軍事力量。
葛雷進一步指出,一項令人警醒的現實是,美國一些圈子裡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兩岸軍事差距擴大,以至於無論是台灣還是美國都無法真正與之抗衡。他指出,這樣的看法具有危險性,因為這會滋生失敗主義,並鼓勵北京做出誤判。
葛雷表示,台灣要扭轉這一趨勢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否則台灣可能會在美國的戰略考量中被視為負擔而不是資產。葛雷並說,台灣領導人必須向民眾清楚傳達此一現實,並爭取台灣社會支持增加國防開支和戰備,否則就只能接受美國對台承諾的持續縮減。(編輯:沈鎮江)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