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2種結局」曝光!美媒估烏克蘭最慘下場:恐淪俄國附庸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隨著15日美俄高峰會的落幕,烏克蘭的和平仍遙不可及。不過,俄烏戰爭可能出現的2種結局逐漸浮現,其一是烏克蘭割地保住國家主權,再者恐淪為俄羅斯「附庸國」,再度落入俄國的勢力範圍。
報導提到,普欽(Vladimir Putin)在會後直接打槍美歐要求「先停火,再談安全保障」的提議,表示要徹底解決烏克蘭的問題,必須「消除所有危機根源」,指的就是北約東擴及烏克蘭親西方。他的終極目標仍未改變,依舊是重新掌控對烏克蘭的政治影響力重建東歐勢力範圍,恢復俄羅斯的「大國地位」。
烏克蘭割地但受到保護 雖然俄軍未能在當年一舉攻下基輔,如今也是如此,但烏軍同樣沒力氣把俄軍趕回去。烏克蘭方面已默默接受「收復全境」不可行的現實,澤倫斯基也首度表態願在「停火」後就領土問題談判。基輔與歐洲國家聲稱不會承認俄羅斯佔領的領土,但也接受20%的國土實際上遭俄國控制。
而烏克蘭剩餘80%的領土能否獲得保障,目前歐洲國家正討論由英、法領軍,派駐部分軍力,讓俄羅斯不敢再輕舉妄動。他們也希望美國能加入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而川普最近似乎也釋出一點善意。不過,對於這種猶如韓戰式,將國土一分為二的結局對普欽來說,代表著歷史性的挫敗,註定失去烏克蘭大部分領土,還得眼睜睜看著西方軍隊駐守他口中的「兄弟之國」。除非戰爭對俄羅斯造成無法承受的經濟或政治風險,否則多數人認為,普欽不太可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烏克蘭割地淪為俄國「保護國」 另一種結局是烏克蘭不只失去領土,就連剩下的主權也被架空。俄羅斯早就要求烏軍縮編、限制武器來源,甚至更動憲法、領導階層與語言、歷史等政策,這種情況,比領土被割走更讓烏克蘭人難以接受。烏克蘭可能淪為名義上的國家,實際卻成了俄羅斯的「保護國」,等同全面投降。
目前,俄軍在戰場上的進展有限,但他們的戰略就是不斷消耗烏軍人力與戰鬥意志。經過3年半的苦戰,烏軍雖疲憊、兵力不足,卻仍堅持抵抗。專家認為,無人機作戰優勢偏向防守,因此短期烏軍不會崩盤,但如果後勤與兵力補充問題遲遲不解決,恐怕終有一天會徹底崩潰。
專家續指,俄羅斯雖在人口、軍力和資金上佔有優勢,長期來看似乎比烏克蘭更能支撐戰爭。但就過去經驗顯示,烏克蘭展現了強大的韌性與適應力,也讓戰爭的結局充滿變數。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