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原住民藝術行動「破土」 8月美國開展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實習記者邱昱君台北30日電)由台美共同籌辦的「破土:台灣當代原住民藝術與行動主義」展覽,8月15日在美國新墨西哥州聖塔菲市開展,圍繞殖民、性別認同、信仰等議題,共展出10組作品。
「破土:台灣當代原住民藝術與行動主義」由國立台灣美術館與美國新墨西哥州聖塔菲市的IAIA當代原住民藝術博物館(IAIA Museum of Contemporary Native Arts,簡稱IAIA MoCNA)合作展出。
在8月1日原住民族日前夕,今天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辦舉行前記者會,包括國美館館長陳貺怡、策展人那高.卜沌及賴駿杰等人出席,那高.卜沌和藝術家伊祐.噶照以渾厚的歌聲唱誦感謝山靈之歌,祈求展覽順利。
那高.卜沌認為,透過這個展覽可以將姓名、權力爭取等議題帶到國際,藉由自身對於身分認同的脈絡、過程帶到美國進行深度交流、對話,把過去祖先留下的智慧讓世界更多人看到。
這項展覽以呈現原住民藝術家對於族群歷史、土地記憶、語言復振及環境關懷的觀點為主軸,包括版畫、油彩、裝置藝術、影像等藝術作品。有2位藝術家伊祐.噶照、宜德思.盧信參與IAIA MoCNA所規劃的藝術家駐村計畫,將在當地收集材料、漂流木製作藝術作品。
展覽聚焦探討台灣原住民藝術社會行動參與以及文化抵抗的實踐方式,是台美藝術交流重要的里程碑,IAIA MoCNA館長派琪.菲利浦斯(Patsy Phillips)透過錄影視訊表示,高度支持此次合作,並相信本展將為全球觀眾帶來具啟發性與挑戰性的原住民當代表述。
國美館表示,「破土」象徵掙脫沉默、開啟對話,展現出原住民族在當代語境中的重新扎根與發聲,本展不只是文化外交的實踐,也是讓全球原民議題有更多的對話跟交流,拓展廣度與深度,促進台灣與美國民住民藝術之間的跨文化對話。
這項展覽今年8月15日在IAIA MoCNA開展,持續至2026年1月4日,為期5個月,期盼促進兩國原住民文化的深層交流,開啟台灣原民藝術於國際舞台的新篇章。(編輯:陳清芳)1140730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