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AI 工廠崛起:支撐未來八年所有運算的「新型作業系統」

優分析

更新於 11月17日10:25 • 發布於 11月14日23:00 • 優分析

AI Factory 是支撐未來所有 AI 應用的核心基礎設施,其本質是一套專為 AI 訓練、推論與資料處理打造的加速運算工廠。未來八年內,所有運算活動都將逐步遷移到這類平台,使 AI 成為社會的「新作業系統」。

為何 AI 工廠成為新一代運算的主戰場?

根據 Bleeding Edge 創辦人 Sergio Rosengaus 的說法,隨著 AI 功能滲透到手機、電腦及日常應用,「所有應用與系統最終都會遷移至 AI 平台」,因此必須建構能支撐龐大模型運算的新基礎設施。這些 AI 工廠需要高度加速運算的架構,搭配像是 Nvidia GB300 等專門處理大量平行運算的晶片,以承載基礎模型(foundational models)的訓練與推論需求。

此外,AI 工廠的佈建不僅涉及晶片與伺服器,也需考量內部高頻資料傳輸、能耗管理與冷卻基礎設備,使其成為一種結合硬體、能源與資料治理的複合式工業系統。

在技術層面,AI 工廠包含高速傳輸管線、具備平行計算能力的 AI 加速器、資料儲存架構以及模型訓練平台。Nvidia 的 GB300 晶片扮演「AI 工廠引擎供應商」角色,支援高度複雜的模型運算。

在能源面向,AI 工廠對電力需求極高。全球資料中心則預估在 2023 至 2030 年成長165%,平均年增15%,使能源壓力進一步加劇。

誰在使用 AI 工廠?——三大類受益者

AI 工廠的最大使用者分成三大類:全球科技巨頭、AI 模型開發公司,以及新興 AI 雲端供應商;而在國家層級,AI 工廠也因資料治理需求而分散部署,逐步形成跨地區的網狀算力體系。

AI 工廠不只供應算力,也提供企業、政府與新創打造自有生成式 AI 能力的基礎,使得人工智慧產業鏈進一步擴張至資料、模型、運算與應用等多個層面。

AI 工廠的使用者首先包含微軟與亞馬遜等大型科技企業,用於新增 AI 功能;其次是 OpenAI、Anthropic、Google、Mistral 與 DeepSeek 等全球模型開發公司;最後是一批新興 AI 雲服務供應商,如 Nebius 與 CoreWeave。

Bleeding Edge 創辦人 Sergio Rosengaus 強調,為因應各國資料治理規範,AI 工廠將在不同國家逐步部署,且不再集中於單一地區,而是以「星座式互聯工廠」的形式分散架構,以減輕能源壓力並提升可用性。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復牌剛滿月!「芝蔴街美語」母公司爆違約交割 韭菜慘翻車

三立新聞網
02

華碩用戶注意!大量路由器遭駭客攻擊、台灣被點名受害最多

自由電子報
03

獨家/國光客運又傳欠薪? 司機爆料:連輪胎、洗車耗材都沒錢!

三立新聞網
04

只紅一天!AI泡沫疑慮未消 美股、台指期盤後暴跌

民視新聞網
05

全支付疑遭盜刷 金管會:非內部系統異常 39件遭釣魚詐騙

anue鉅亨網
06

勞部修訂「勞工請假規則」明年1/1上路 3大重點一次看

自由電子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