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北京介入!本屆太平洋島國論壇排除所有外部夥伴 吐瓦魯考慮退出表達抗議
吐瓦魯(Tuvalu)總理戴斐立(Feleti Teo)表示,在主辦國索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決定禁止包括中國、美國與台灣在內的所有外部夥伴,出席「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PIF)後,他的國家可能會在下個月退出這個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政治會議。
據英媒《衛報》報導,PIF領袖會議將於9月在索羅門群島首都荷尼阿拉(Honiara)舉行。8月7日,索羅門群島總理馬內列(Jeremiah Manele)在國會上宣布,將不會邀請任何「對話夥伴」參加這場年度聚會。
自1989年以來,太平洋以外的國家以「對話夥伴」的身份參與該論壇,與太平洋各國領袖合作,並在發展與區域安全的討論中貢獻意見。雖然台灣並非正式的「對話夥伴」,但在過去30多年裡,它一直以「發展夥伴」的身份參與會議。
與北京關係密切的索羅門群島政府做出此項決定,被外界質疑是為了阻止台灣出席會議,該事件也象徵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外交影響力可能正逐步擴大。對此,《衛報》已聯繫中國駐荷尼阿拉大使館尋求評論。
吐瓦魯、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及帛琉(Palau)是太平洋地區僅存仍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國家,而北京將此視為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挑戰。
戴斐立在接受《衛報》專訪時,對索羅門群島臨時排除外部國家的做法表達「失望」,「這個地區不需要這樣的干預,我們有更重要的問題要處理,而不是讓自己受到外部壓力牽制。」
戴斐立續稱,他已致信馬內列,表達對這項決定的擔憂,「我們會先看看其他領袖對索羅門群島提案的回應,再做出決定。我會等到最終的安排確定之後,再重新考慮是否參加。」
這場年度論壇是各國領袖制定全區政策議程的主要機制。戴斐立補充,若中國在背後推動這項決定,他「不會感到驚訝」,縱使這一反常舉動打破了該地區數十年的慣例。
戴斐立稱,「無可否認,中國正在試圖擴大在太平洋的影響力,美國也是如此。我個人的看法是,我們的確需要他們的發展援助,但我們不需要他們的競爭與衝突,從而掩蓋了太平洋的發展議程。」
1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則表示,華盛頓對排除夥伴的決定感到「失望」,並重申支持包括台灣在內的所有夥伴參與論壇,「所有論壇夥伴,包括台灣,都應被邀請參與……無論論壇在哪舉行,就像那些與台灣保持邦交的國家,也同樣會邀請所有對話夥伴,包括中國。」
台北方面則表示,「敦促維持現有安排」,並補充其參與太平洋會議將「進一步加強合作」。
然而,並非所有台灣的太平洋邦交國都反對排除外國與會者的決定。帛琉便表示尊重並承認索羅門群島的決定,帛琉總統辦公室指出,這讓成員國能「專注於今年論壇中至關重要的區域內部議題」。帛琉將在2026年主辦論壇。
索羅門群島在2019年將外交承認由台灣轉向中國,3年後雙方簽署了1項備受爭議的安全協議。索羅門群島同時也獲得北京的大量資金支持,包括最近獲贈100萬美元以購買27輛車,用於論壇期間接送與會代表。
南太平洋大學(University of the South Pacific)外交與國際事務高級講師泰斯(Sarina Theys)博士指出,索羅門群島的決定可能是為了避免在中國與台灣之間做出公開選擇,「唯一的辦法就是誰都不邀請。」
吐瓦魯駐紐西蘭高級專員公署(Tuvalu High Commission in New Zealand)一等秘書伊利烏塔(Niuone Eliuta)則表示,他毫不懷疑中國在這項決定背後,試圖阻止外部夥伴參與即將舉行的論壇,「在這個時代,中國對太平洋的影響力非常大。」
伊利烏塔也警告,排除援助夥伴可能導致國家錯失如氣候資金等關鍵支持,「把發展對話夥伴移出索羅門群島只是暫時性的做法。我只希望不要有國家因此退出PIF。」
外界對中國影響論壇的憂慮並非首次出現。去年在東加(Tonga)的會議中,領袖公報中涉及台灣的部分被刪除,許多人認為這是中國施加壓力的結果。2022年,在斐濟(Suva)舉行的會議上,2名中國國防武官因被發現偷聽時任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的視訊演講而遭驅逐。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