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牆壁的藝術!基隆藏在巷弄裡 4 間「城市美術館」,跟著「元山‧美學」的腳步,來場藝術巡禮!
傳統的概念中,無論是美術館或藝術展覽,都需要擁有一個有形的空間。然而,基隆有限的土地和對藝術感知的貧乏,讓創意沒有了停泊的據點。於是有一群人,將整座城市視為美術館的延伸與容器,從街區到巷弄,從山丘到港邊,使藝術轉化為一種與市民共同生活的、沒有邊界的美術館。
那天是基隆典型的陰雨天,漁港的風鹹鹹的,微雨遮擋住眼前的視線。彩虹屋還未見著,一棟外型獨特的建築就如同漁船的燈火般在霧靄中透出光亮。我撐著傘呆看了半响,門口舊時鐵工廠的斑駁招牌,讓我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走錯地方。此時,元山‧美學主理人Dennis熱情地與我打了聲招呼。我這才確定,眼前的這棟建築就是「元山‧美學」的城市美術館。
元山‧美學的城市美術館是一個公共的藝術計畫,每一座美術館都是一件藝術作品,保留著建築與該地原來的個性。我身處的正濱館從前就是修理漁船器械的鐵工廠,即使改建為美術館,都還保存著許多的漁港元素。而為何稱作「元山」,這就要從擁有90年歷史的「元山銀樓」開始說起。元山銀樓是一處位於仁愛市場對面的老字號銀樓,Dennis為第三代傳承人。同時身為銀樓經營者與藝術創作者的他,在學習藝術的過程,發現藝術擁有改變一座城市的巨大潛力,有鑑於此,城市美術館計劃應運而生。「我想創造出一點可能性,讓藝術在這座城市發生。藉由城市美術館,逆轉外界對基隆『藝文荒漠』的看法。」Dennis眼裡閃著光亮,一字一句地說道。如今,經過幾年的積累,城市美術館不再只是想像,目前已經有4間美術館分布在基隆各地。
元山‧美學對於藝術沒有設限,除了繪畫、攝影、雕塑等傳統媒材,這裡也展出許多不被外人視作「藝術」的作品。以3月的展覽《溫泉鄉的抒情那卡西》為例,這次展覽的藝術家都是來自宜蘭礁溪的阿公阿嬤,他們用布料拼貼做出一件又一件的可愛創作,成品甚至不輸專業的藝術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元山‧美學辦展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由美術館提供場地,藝術家回饋作品,共同為藝術盡一份心力。
未來,元山‧美學計畫將藝術從美術館延伸到其他空間,如餐廳、咖啡廳或其他藝文空間等,也計畫成立藝術村,讓在地或國外的藝術家進駐,讓藝術遍及整個基隆。換句話說,就是要透過藝術去影響在地,不單單是單純的社區再造,而是讓美術館成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為城市帶來根本的改變。
元山‧美學
愛二館
時間週三至週日12:00~17:00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愛二路21號
中山館
時間週五至週日12:00~17:00
地址基隆市中山區中山一路217巷45號
中正館
時間週五至週日12:00~17:00
地址基隆市中正路119巷1弄21號
正濱館
時間暫時休館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正濱路15號2樓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2025年8月號第162期《基隆‧文藝復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