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西藏建大壩恐「沒收」85%水量 印度自建水壩防範卻遭民眾猛反彈
路透社25日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印度擔憂中國計畫在西藏興建的大型水壩,將導致旱季主要河流的水流量減少高達85%,因此印度已加快水壩自建進度,以減輕影響。
中國挾大壩拓勢力 印度加緊建壩防範
報導指出,印度政府自2000年代初以來,一直在考慮控制來自昂西冰川(Angsi Glacier)水流的工程,該冰川為地處下游的中國、印度和孟加拉超過1億人提供水源。但這些計畫一直受到邊境州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居民的激烈反對,他們擔心水壩會導致滅村。
2024年12月,中國宣布將在雅魯藏布江流入印度之前的邊境縣建造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大壩。此舉引發印度的擔憂,認為中國可能會將對河流的控制作為武器。該河源自昂西冰川,在印度被稱為上香縣河(Upper Siang)和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大壩洩洪可作籌碼 中國強調已獲理解
北京尚未公布大壩建設的詳細計畫,但分析指出,該項目已於7月動工,預計耗資近1700億美元(約5.23兆新台幣)。據多位消息人士及文件顯示,印度估計中國大壩將使北京能夠調控多達400億立方公尺的水量,約占邊境重要觀測點年平均水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上香縣的河川項目預計擁有140億立方米的儲水能力,能讓印度在乾季釋放水源以緩解缺水。據消息人士和文件顯示,如果該印度水壩建成,依賴大量用水的區域大城古瓦哈蒂(Guwahati)供水量可能僅減少11%,但如果不建,減少幅度將達25%。
據文件和消息人士表示,如果該大壩維持在最低放水位(水位低於壩高的50%),就能完全吸收中國基礎設施洩洪時釋出的多餘水量。兩位消息人士表示,印度正考慮一項提案,即保持其水壩至少30%的容量空置,以應對突發的水量激增。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回答路透社提問時表示,這些水力發電計畫「經過了嚴格的安全和環保科學研究,不會對下游國家的水資源、生態和地質造成不利影響」、「中國對跨界河流的開發利用始終持負責任態度,並與印度、孟加拉等下游國家保持著長期的溝通與合作。」
居民憂水壩滅村 印度政府砸錢促撤遷
今年5月,當印度國家水力發電公司(NHPC)工人將測量工具運送到建壩預定地點時,憤怒的當地居民破壞了工程機器,摧毀了附近的一座橋樑,並洗劫了派來守衛現場的警察的帳篷。許多居民都是阿魯納恰爾邦的阿迪族人(Adi)。
據兩位消息人士稱,至少有16個阿迪族村莊可能被大壩蓄水區淹沒,直接影響人口估計達1萬人。社區領袖表示,受影響人口總數預計超過10萬人。不過該大壩得到了阿魯納恰爾邦首席部長的支持,他是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政黨的成員,並稱中國建壩計畫對印度的生存構成威脅。
阿迪族立法議員利班(Alo Libang)代表的地區將因印度水壩工程被淹沒。他表示,如果當地居民能獲得豐厚的補償,他相信居民是可以被說服搬遷的。
三位消息人士引述莫迪辦公室的指示稱,印度國家水力發電公司計劃投資300多萬美元用於教育和緊急基礎設施的建設,以鼓勵村民向外搬遷,目前該地區的三個村莊已同意建壩工程。
不過據四位消息人士表示,即使上香縣河(Upper Siang)水壩獲准動工,完工可能也需十年左右。這意味著該項目很可能在中國水壩之後完成,而中國方面預計其水壩將在2030年代初至中期開始發電;亦即若是中國突然放水引發洪水,沖毀臨時水壩,印度的建設工程將面臨風險。
國際專家和阿迪族活動人士也警告說,在地震活躍的西藏和阿魯納恰爾邦建造大型水壩,可能會增加下游社區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