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多年 柏林一種族主義地名終於改了!
(德國之聲中文網)數百人出席了8月23日的更名儀式,“摩爾人街”(Mohrenstr.)正式改為“安東·威廉·阿莫街”(Anton-Wilhelm-Amo-Str.),以紀念18世紀的德國哲學家、法學家阿莫,他也是德國第一位非洲裔博士。出生於幾內亞的他幼年時被荷蘭西印度公司擄掠為奴,被賣給一名德國貴族,並在後者家中接受教育。阿莫此後在多所大學接受教育,並且在哈勒大學、耶拿大學任教。
在儀式上,多個推動更名的社會團體強調,此次行動終於取得成功標志著整個社會思潮的轉變。綠黨籍柏林市議員博茨庫爾特(Tuba Bozkurt)在儀式上表示,柏林市區的一個種族主義名稱終於消失,“對於許多黑人來說,舊的街道名稱每天都讓人想起被排擠的歷史;而現在的更名則是尊重和多元的信號。”
柏林市執政黨基民盟此前一直以沿街居民利益沒有得到充分考慮為由反對更名行動。米特區基民盟主席皮柏(Sebastian Pieper)就批評說,更名行動純粹是綠黨在“討好左翼群體”。
就在更名前一天,沿街居民還向法庭申請禁制令,試圖阻止更名。米特區行政法院也一度喊停了更名。然而,左翼的綠黨、社民黨執政的米特區政府迅速發起了上訴,強調在國際廢除販奴貿易日進行更名“正是公眾利益所在”。上級法院旋即以“按照現行法律,沿街居民的申訴最終幾乎不可能成功”為由,推翻了禁制令,從而讓改名計劃可以如期在8月23日進行。
柏林公交公司則計劃在今年年底更換新的線路圖、時刻表時,再對同名地鐵站進行更名。
如何面對自己的“黑歷史”?
柏林“摩爾人街”的更名爭議在1990年代就已經浮現。2020年,柏林米特區議會正式做出了更名決議,柏林公交公司當時也宣布要對同名地鐵站進行更名。但是這招致了許多沿街居民及機構的強烈反對。包括德國聯邦司法部、柏林洪堡大學歐洲民族學院在內的眾多知名機構都必須要隨之變換地址。
摩爾人原先是指來自北非地區的一支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在中世紀,曾經跨過地中海統治過伊比利亞半島數百年。盡管摩爾人的膚色並不黑,但是隨著時代的遷移,歐洲人逐漸用“摩爾人”一詞泛指來自非洲大陸的深膚色人種。在德語中,16世紀後的“摩爾人”一詞基本上等同於“黑人”,且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今天, Mohren一詞被認為是德語中的種族主義詞匯,和“Neger”(黑鬼)一樣被盡量避免使用。
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當年的命名可能是因為某位貴族的黑人僕從獲准在這條街邊修建房屋;還有說法認為,普魯士王國當年從西非地區擄掠了幾十名黑人奴隸,這些人的住處就在如今的“摩爾人街”兩側。
反對更名的人士則認為,“摩爾人”本意是一支曾經統治地中海沿岸廣闊地區的民族,是一中性的稱謂,所謂“種族主義色彩”純屬當代人的過度解讀。還有一些反對者則承認,“摩爾人”一詞在當代德語語境中確實有種族歧視色彩,但是作為德國首都市中心一條三百年歷史的街道,名稱不宜輕易更改;作為妥協方案,這部分“溫和反對者”建議,保留歷史地名的同時,在這條街道上豎立紀念牌,向公眾交待該名稱的命名背景以及相關爭議,以供繼續討論----這也是德國城市在涉及殖民中國歷史之地名時的慣常做法。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