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40從巨嬰變棄嬰?揭開高股息ETF的4大幻術!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我們想讓你知道】 00940曾以「10元入手、月月領息」掀起高股息ETF熱潮,卻在上市後跌破發行價,被貼上「巨嬰」標籤。本文拆解回測數據的4大幻術,提醒投資人看清指數邏輯,別被華麗數字迷惑。 撰文:陳重銘 在台灣高股息ETF的發行史中,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絕對值得記上一筆,「10元低價好入手,月月領息好開心。」優秀的行銷帶動投資人的搶購風潮,有人解百萬定存、或是拿房產抵押來申購,買不到的還在營業大廳拚命罵人,搞到央行總裁提醒投資人小心「羊群效應」。 儘管如此,00940申購時達到1,752億元的規模!但是因為持續破發(跌破發行價),也被市場貼上「巨嬰」的標籤,大家都在問,股價什麼時候回到10元的發行價? 統計00940上市的2024年4月1日到2025年8月11日,加權指數上漲了19.4%,00940股價卻逆勢下跌了5.5%。由此可見,大家最喜歡的ETF,卻不一定是表現最好的。
回測數據未必能複製 別迷信高報酬、高殖利率
新上市的ETF要不要參加申購?理論上被動型ETF就是追蹤指數,過去「指數回測」的報酬率跟殖利率,越高的就會越迷人。但是,數字是死的,要注意下面的4大幻術:
幻術1:回測的高報酬
新發行的ETF在上市前會先公告前10大成分股,一定要留意一下裡面的組成。00940上市前公告的指數成分股,第一大的長榮(2603)權重高達9.2%,看到這個數字就要小心了。因為00940標榜高股息,理論上成分股的權重會比較平均,總共50檔成分股,平均1檔應該是2%,但是第一大的長榮卻占了9.2%,為什麼? 來看一下指數回測的5年(2019~2023年),長榮漲幅高達956%,前幾大成分股的聯電(2303)跟聯發科(2454),也都有不錯的漲幅(見表1)。這些數據大家都知道了,將它們納入指數成分股再去「回測」,特別是報酬率最高的長榮,給予最高的權重,指數「過去回測」的報酬率,就會漂亮得不得了。
幻術2:回測的高殖利率
再來看一下指數回測的2023年,長榮除息前殖利率高達45.2%,光是這一檔貢獻給00940的殖利率就高達4.15%(9.2%權重×45.2%殖利率),難怪「指數回測」的殖利率,要多漂亮就有多漂亮。 可是,00940在2024年上市後,長榮、聯電、聯發科的股利都縮水,長榮股利更是從70元大幅縮水到10元(見表2),這就應了我一直強調的「過去永遠僅供參考」。
幻術3:看得到卻吃不到
00940是在2024年4月1日上市,所以成分股的建倉時間應該是在3月底,當時長榮股價已經達到170元,有可能再如同「指數回測」期間大漲956%嗎?當時聯電股價逾50元,有可能再漲267%嗎?所以指數「過去的」高報酬跟高殖利率,投資人是「看得到卻吃不到」。 00940上市後,股價持續破發,2025年4月最低僅7.32元,追根究柢就是上市時成分股股價都在高點啊!
幻術4:上市後即換股
陳老師以前是教書的,如果我全班50個學生,平均成績是全校第一名,但是新學期開始,校長把我班上換掉21個學生,我還有把握維持全校第一嗎?00940會在每年的5、11月調整成分股,2024年4月1日上市後,隨即在2024年5月17日公告調整成分股,一口氣更換了21檔,幅度高達42%,有點面目全非的感覺,所以過去指數回測的高報酬,真的是「僅供參考」了! 如何不被幻術左右?答案還是看指數的選股邏輯,例如00878是挑選「過去1~3年的高配息股」,要連續看公司3年的配息表現,不會只看1年,就可以避開「去年配70元,今年配10元」的陷阱了。建議投資人一定要了解指數的選股邏輯,才不會被幻術所迷惑。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9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