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創造引擎」熄火?專家警示美國房市增長追不上通膨
美國房市正經歷一段艱難時期,房價增長未能跟上通膨步伐,這讓許多美國人擁有房屋變得愈來愈難以負擔。
根據《財富》雜誌由 Bibhu Pattnaik 撰寫的最新報告指出,美國房市產生財富的能力正在逐漸減弱。儘管房價仍接近歷史高點,但卻緩慢下降,並落後於受總統川普關稅影響而飆升的通膨率。
S&P Dow Jones Indices 固定收益可交易商品與大宗商品主管 Nicholas Godec 表示,這是「多年來首次,房價未能跟上廣泛的通膨步伐」。
最新的標普 CoreLogic Case-Shiller 房價數據顯示出令人擔憂的趨勢:6 月份房價較上月下跌 0.3%,這已是連續第 4 個月下降,明確顯示出美國房市正處於停滯階段。
若從年增率來看,情況也不樂觀。6 月份 20 個城市綜合指數的年增率僅為 2.1%,相較於前一個月的 2.8% 增幅有所下降。這與同期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 2.7% 形成鮮明對比。這意味著房價的實際購買力正在下降,即使房價名義上略有增長,其價值卻被更高的通膨率所侵蝕,導致房主資產的實際價值縮水。
Godec 也指出,這是一個具歷史意義的轉變。在過去,房價通常以兩位數的年增率快速上漲,為房主創造了可觀的財富,使房地產成為許多家庭財富累積的重要途徑。然而,房市的這些近期變化可能預示著一個新趨勢的到來。
他總結道:「展望未來,本輪房市週期的成熟似乎正在轉向通膨等值增長,而非近年來財富創造的引擎」。
房市的停滯不前以及房價未能跟上通膨,是一個重大隱憂。這不僅僅是數據上的變化,更預示著市場動態潛在的深遠轉變。這種從「財富創造引擎」轉向「更為平緩的通膨等值增長」的變化,可能對廣大房主和潛在買家產生深遠影響。
對於現有房主而言,這可能意味著房屋淨值增長放緩,影響他們的再融資能力或將房產作為其他投資抵押品的能力。在扣除通膨後,房屋的實際價值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削弱其消費能力和再投資機會。
對於潛在買家而言,儘管房價增長放緩甚至下跌,但如果通膨率更高,購房的實際成本並未真正降低。加上通膨對生活其他開銷的壓力,使得購房負擔依然沉重,甚至可能錯失透過房產累積財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