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美參院軍委主席訪台的重要意義
近日,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韋克爾(Roger Wicker)、參議員費雪(Deb Fischer)訪台,這是2016年後再度有參院軍委會主席來台訪問,當然有著美國對台灣的重視,同時象徵著台美關係深化的持續。
當然,韋克爾的談話及受訪也深刻表達對台灣的支持,尤其是台美共同價值的確認,這一方面顯示美國挺台立場不變,另一方面也是向全球傳達美國反制中國軍事擴張的決心。韋克爾與費雪訪台之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接連會見國民黨立委及民眾黨主席,顯見美方對於台灣政治現況的擔憂,傳達「實力帶來和平」的認知。
台美共同增進和平確保民主價值
韋克爾與費雪這次訪台有三個層面值得關注,包括民主價值、促進和平及軍備共同生產。首先,在民主價值部分,韋克爾除了重述對台灣民主運作的肯定,更就民主與中國威脅提出清晰的論述,自決與民主不會對世界和平帶來威脅,反而造成威脅的是極權國家,針對「台灣追求民主視為對中國一種挑釁」的說法表示反對,認為這是「nonsense」的論調,這有著「民主和平論」(Democratic Peace Theory)的思維,也就是民主國家不會與另一個民主國家發生戰爭,同時強調軍事化的威權體制、極權國家才是真正的威脅來源,其實就是軍事擴張的中國!
第二是強調「促進和平」是台美共同努力的方向,韋克爾這次訪台傳遞的重點不單單只是重申「台海和平穩定」的原則,更表示此行目的之一是要和台灣討論「增進世界和平」的措施,這有著兩個重要意涵,一是美國的「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關注台灣的周邊處境,必須採取措施來防範破壞和平的威脅;二是強調台灣對於全球和平的重要性,「台海有事等於台美共同有事」的認知。從韋克爾的談話中可以發現,「和平」不能只是停留在精神價值層面的口號,必須採取具體行動方能「增進和平」,凸顯「台灣的角色」及「台美合作措施」的必要性。
台美共同生產軍備抗衡中國威脅
第三是拋出「軍備共同生產」的方向,韋克爾表示「台美未來將會有共同生產與合作武器」,對於台美雙方在軍事裝備的共同生產保持開放態度,美國參議院軍委會主席會有這樣的論點,並不是一時興起,也不是個人想法,這必然代表著美方軍事規劃的既定目標,同時合乎「實力帶來和平」的思維。台灣因應中國軍事威脅的策略,不只有對外軍購的路徑,還有在地研製生產防禦性武器,韋克爾的說法除了是強調台美之間的共同生產合作,更有著支持台灣國防自主國造的意味,同時也是「增進和平」的合作措施,以及台美軍事系統整合會是重要方向。
當然,韋克爾與費雪這次訪台的動作及談話,必然會讓中共不開心,中國外交部隨即也表達強烈的譴責,然而,從中方的反應來看,顯然凸顯出中國過去對台的說法站不住腳,一是中國軍事化的威權體制是導致全球不穩定的來源之一,二是中共的極權統治破壞了地區的和平,尤其是從美國參議院軍委會主席的代表性來看,美方認為「支持民主」、「台美合作」及「增進和平」不是破壞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反而中共的極權統治,一方面讓中國人民沒有發聲的權利,另一方面也對周邊帶來威脅,這凸顯政治體制的差異,以及國家文明的落差。
作者》吳瑟致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台灣智庫諮詢委員、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海基會無給職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