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敦慈曝親戚20多歲就大腸癌「愛吃1食物」她絕不碰 醫:1級致癌物很多人天天吃!
大腸癌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台灣每年新增1.7萬名患者,年齡層更有明顯下降的趨勢。有「無毒教母」之稱的長庚醫院資深護理師譚敦慈就分享,自己一位表妹婿,20多歲時就確診大腸癌。他的日常飲食除了重油重鹹,更少不了一樣許多台灣家庭餐桌上常見的配菜:「豆腐乳」。
川菜師傅的致命美味?重鹹、辣油、豆腐乳成隱形殺手
譚敦慈在節目中透露,表妹婿是川菜師傅,平日喜歡重油、重鹹的食物,烹調時大量使用辣油,甚至常讚嘆辣油上方浮的那層油是「人間美味」。此外,他也特別喜愛吃豆腐乳這類醃漬食品,這些習慣長期下來,都可能悄悄侵蝕腸道健康。
譚敦慈表示,她與家人力行健康飲食,家中絕對不碰發酵或醃漬類的食品,如豆腐乳、豆瓣醬、火腿等。她引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警告,醃漬物恐增加罹患腸胃道癌症的風險,並提醒民眾應少碰燒烤、少高溫烹調、少吃醃漬物及不新鮮的食物,才能有效預防大腸癌。
豆腐乳、味噌、泡菜 發酵食物是致癌或抗癌?「發酵vs.醃漬」關鍵差異
「可是味噌、泡菜也是發酵品,有益生菌,不是可以防癌嗎?」許多民眾對此感到困惑。台安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糠榮誠醫師解釋,關鍵在於「製作方式」與「添加物」。像味噌、納豆,甚至是台灣本土的醃薑、黑豆,這類天然發酵品富含益生菌,對腸道有益。
然而,許多市售的醃漬品,問題往往出在「高鈉」,以及為了延長保存期限而添加的「人工物質」。糠榮誠醫師指出,像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為了防止肉毒桿菌,會添加「亞硝酸鹽」,當它遇高溫烹調,尤其是超過150°C後,就會轉化為可怕的「亞硝酸胺」,這就是WHO認證的「一級致癌物」。
高溫是萬惡之源!醫示警:好油加熱也變「致癌物」
除了添加物,糠榮誠醫師更強調,「高溫烹調」是另一個致命關鍵。許多食物本身沒有問題,但經過高溫油炸、燒烤後,就可能產生質變。他舉例,冷壓橄欖油很健康,但若過度加熱,同樣會產生致癌物質。
甚至連油炸時產生的油煙,都含有無數致癌物質,糠榮誠說,像燒烤食物油滴到碳上,也會產生一級致癌物:多環芳香烴(PAHs)和異環胺(HCAs)等致癌物,這些物質和大腸癌、胃癌、肺癌等癌症都有關聯。
因此,糠醫師建議,飲食應回歸「天然」,盡量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取。即使是泡菜、豆腐乳這類被認為含有益生菌、有益健康的發酵食品,也應注意鈉含量,適量作為配菜或調味即可,千萬不要當成主菜大量食用,以免攝取過多鹽分,增加身體負擔。
癌症非一天造成!醫籲:出現3大警訊,立刻檢查
「得到癌症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糠榮誠醫師說明,從正常的腸道黏膜,因為接觸到致癌物,基因突變形成瘜肉,再從瘜肉演變成癌症,通常需要5到10年的時間。在這漫長的過程中,身體其實會發出警訊。
醫師提醒,民眾千萬不要等到肚子痛、嚴重貧血、甚至腸道完全堵塞才就醫,那都為時已晚。只要發現以下任何一種狀況,就應該提高警覺,盡快接受檢查:
- 大便習慣改變(如便祕、腹瀉交替)
- 排便有出血或黏液
- 身體異常疲累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糠榮誠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