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輝的451天/如果時光能倒流,還會點頭接任經濟部長嗎?
一年多前他是企業家報國的標竿,但現在業界一定會替郭智輝惋惜,為什麼他當初會接下經濟部長。郭智輝本人大概也想像不到,因一場「美麗的誤解」接下重任,昔日縱橫商場的老將、半導體集團創辦人、年度企業家獎得主、還一度被形容為「最懂半導體的經濟部長」,最後卻會因頻頻失言,淪為輿論奚落對象。
公務生涯的最後,還在「被病假」、「被昨天已請辭」的尷尬中道別,辭呈都還沒遞出,接任人選就已公布,相信這些都是當初未曾想像到的。
但人生沒有後悔藥,郭智輝縱有千百萬個不情願,還是得體面的告別他的政治生涯。硬是在8月22日晚間近9時,發出「昨天,我已經正式向總統與院長提出辭呈」的一封信。
回顧過去這段時間,輿論經常將郭智輝與當年「誤入叢林的小白兔」宗才怡做比較;評論他們都是從企業界轉入政界,都顯得與行政部門「格格不入」。但對比前者任期僅48天就匆匆下台,郭智輝至少從去年520上台以來也撐了451天,還帶著「許多想法」上任;就如他所說的,「來是偶然、去是必然」,在位的每一天就是全力以赴。
商界拚搏精神 奮鬥到最後一刻
也因此,即便外界已多次點名「烏紗帽不保」,郭智輝仍力拚到最後一刻;當被外界批評南下勘災猶如看熱鬧的「廟口阿北」時,他立即憑藉商業人脈,迅速募集到家電、寢具捐給災區。
因接續行程要與廠商座談而穿襯衫皮鞋勘災被批評,上周末下鄉訪視災區時,就特別以休閒衫、雨鞋示人。
任期最後半個月仍堅持不懈的與傳統產業代表、汽車零組件業者、中小企業、生物醫藥等受美國關稅及232條款波及的產業座談。這種力拚到最後一刻的韌性,也難怪「郭董事長」在企業經營領域能夠小有成就。
想法新穎 卻小覤政治後座力
盤點郭智輝的政策,雖然想法創新,但政治畢竟不同於商界,方方面面都要無懈可擊才能端出政策;但「郭部長」經常快人快語,諸如「菲律賓種電」就有潛在國安爭議,還有技術、成本都難突破的瓶頸;「境內關外」有跨部會稅務溝通的議題;「境外關內」有產業技術及資金外流的爭議。
誇口「AI人才2+4」計畫每年要向新南向國家學生招生2.5萬名境外生,又是學費全免、又補助生活費,還說企業可以贊助,殊不知這涉及教育部招生、內政部移民政策,更需要錢,最後只好先推出以培育國內畢業生為主的「AI新秀計畫」。
就連要求中鋼產業鏈互利雙贏,都因用字遣詞直白說出「讓利」而被工會大作文章。
以上這些地雷,若有經驗老道的公務員或政治幕僚把關,或許都能避開;政治畢竟不同於商場,再好的想法、再多的點子,都要有施政可行性,要由層層技術官僚去執行。可惜郭智輝自以為人生閱歷豐富,小覷了政治後座力。
「郭部長」有爭議 或許「郭教授」可行
過去這段時間,郭智輝每每失言後,都會替自己辯駁;例如菲國種電爭議時,他解釋「只是拋出一個命題來討論」;核三敦親睦鄰費惹議後,他也不認失言,辯解自己曾是「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老師」,研究核三周邊居民到底是否支持重啟這個命題,就必須探討這些變數之間的關係。
確實,郭智輝說的都沒錯,想法都很新穎也有趣,但這些想法在當「郭教授」、「郭董事長」時都可以任意說;平心而論,絕對會是有趣的「社會科學」老師,但絕對不該由「郭部長」脫口而出。或許,重返校園作育英才,做好國家的「備援投手」,郭智輝會另有一番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