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剛出生男嬰墜樓亡!疑遭5歲姊姊從高樓丟下,父母獨留小孩在家,將面臨刑責

媽媽寶寶

更新於 10月30日04:00 • 發布於 10月28日03:27

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25日傳出駭人事件,一名出生僅21天的男嬰從家中4樓墜落,當場摔死在水泥地上。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報導,事件發生於瓦西里耶沃村,一名路人先聽到高處傳來女童的尖叫聲,隨後目睹嬰兒自約12公尺高的窗戶墜下。目擊者回憶,那一幕「讓人雙腿發軟」,醫護人員趕抵時,嬰兒已無生命跡象。

父上班母訪友,母親違反監護義務

案發當時,嬰兒的父親正在上班,母親則外出拜訪友人,家中僅留5歲的姊姊與新生嬰兒。俄羅斯調查委員會指出,初步調查顯示母親可能違反「監護義務」,因涉嫌遺棄未成年人而面臨刑責。地方官員對此表示:「任何父母都不該讓年幼的孩子獨自在家,悲劇往往就在幾分鐘內發生。」

專家正在釐清姊姊是否有嫉妒心態

調查人員推測,年僅5歲的姊姊可能因新生弟弟的到來而產生「手足嫉妒」(sibling jealousy)。根據兒童心理學研究,當年幼孩子突然失去父母的關注時,容易出現情緒失衡、報復或模仿成人行為的衝動。這類行為雖非出於惡意,卻在缺乏成人監護下,可能導致難以挽回的後果。調查單位仍在釐清姊姊是否明確意識到行為的危險性。

手足嫉妒

翻攝《每日郵報》

這起案件不僅引發俄羅斯社會對家庭照護疏忽的譴責,也暴露出育兒壓力下的結構性問題。母親因「未妥善照顧子女」面臨牢獄之災,而5歲姊姊則陷入心理創傷與社會標籤的漩渦。專家呼籲,應在刑責之外,啟動心理介入與家庭支持系統,避免將悲劇擴散成另一場長期的傷害。

這場僅數分鐘的悲劇,揭示當父母為生活奔波時,年幼孩子的心理變化常被忽視。俄羅斯官方強調,將持續追查案情並檢討監護制度。

延伸閱讀:小孩總是只想到自己、說話超直白?心理師:掌握四原則

手足嫉妒

心理學談「手足嫉妒」

當一個新生寶寶誕生,家人往往滿懷喜悅,卻少有人察覺——對於家中年幼的孩子而言,這同時也是一次「心理地震」。在心理學上,這種情緒被稱為「手足嫉妒」,是兒童發展中極為自然但容易被忽視的情緒反應。

年幼的孩子,特別是三至六歲之間,仍處於「以自我為中心」(egocentrism)的發展階段。他們尚未具備成熟的同理心,無法理解父母的愛可以「同時給兩個人」。當他看到大人把目光與時間轉向新生兒,內心常會產生被取代的恐懼——這不是惡意,而是一種對「愛的安全感」動搖的本能反應。

在行為上,嫉妒可能表現為退化(如重新尿床、撒嬌)、挑戰界線(故意搗蛋、搶玩具),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心理學家指出,這些行為本質上都是在「確認父母是否仍然愛我」。因此,家長若僅以責罵回應,反而會讓孩子的焦慮加深。

面對這樣的情緒,父母可以採取幾個策略:首先,讓年幼孩子參與照顧新生兒的小任務,例如遞尿布或唱搖籃曲,讓他感覺自己「也是被需要的」。其次,安排專屬的親子時間,即使只有十分鐘,也能重建「愛的專屬性」。最後,家長要用語言不斷強化:「爸爸媽媽一樣愛你,也愛弟弟/妹妹。」這句話的重複,能穩定孩子內在的秩序感。

手足嫉妒並非壞事,若引導得宜,它甚至成為孩子學習「分享愛」的重要契機。畢竟,真正的家庭教育,不只是迎接一個新生命,更是教孩子如何在愛裡找到自己的位置。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心理專家多年調查揭示,孩子最渴望父母做到這件事,比愛他更重要

手足吵架怎麼解?爸媽應先了解狀況,再技巧性處理!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史上新高!2024年全球移民人數破3億,每27個人裡就有1個是「異鄉人」

少年報導者
02

台女走私20kg液態大麻闖關 遭關西機場逮捕

NOWNEWS今日新聞
03

17分鐘不雅片瘋傳!醫院眼科女主任「清涼纏上副院長」…網卻歪樓「沙發這1物」

鏡報
04

9歲屁孩拿「雷射筆」掃射飛機! 飛行員慘失明下場曝光

鏡報
05

老婆突然離家「婚戒丟桌上」 丈夫懵了急問!結局笑翻百萬人

壹蘋新聞網
06

41J肉聲/女搭機大鬧鬼哭嚎 只因「沒坐在男友旁邊」!終遭驅離下機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