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又一家AI程式新創竄紅:Lovable從3次失敗到5億營收的故事

創業小聚

更新於 02月27日03:16 • 發布於 02月27日03:00 • 游昊晴

AI寫程式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如今又殺出一個新玩家:Lovable。

Lovable成立短短一年的時間,先後從Hummingbird、ByFounders、Creandum等創投手中獲得達2,250萬美元(約新台幣7.3億元),並被投資人稱為「自Spotify以來,最受使用者喜愛的投資項目」。目前Lovable自稱已經擁有50萬名使用者,其中3萬名是付費客戶,年度經常性收入(ARR)已達到1,700萬美元。

究竟Lovable如何在Cursor、Copilot等對手環伺下脫穎而出?這背後是共同創辦人Anton Osika與Fabian Hedin三度失敗後逆襲的故事。

從三次失敗到爆紅,Lovable如何讓AI變身工程師?

Lovable共同創辦人Anton Osika自12歲開始學寫程式,曾在CERN研究大型粒子加速器,也在AI新創Sana Labs擔任工程師,更有過一次創業經驗,他創辦的前一家公司Depict.ai,曾進入知名加速器Y Combinator。

Lovable另一位共同創辦人Fabian Hedin則從10歲便開始有創業的想法,高中時成功賣掉一家房地產科技公司,還曾協助開發史蒂芬·霍金的電腦介面,與前SpaceX工程師合作研發輪椅技術。這兩位創業家結合了技術與市場敏銳度,為Lovable奠定了堅實基礎。

某天晚上,Anton在討論時拋出一句話:「我覺得LLM(大型語言模型)將取代大多數軟體開發工作。」2023年6月11日,他推出開源項目GPT Engineer,吸引了科技圈以外的關注,隨後又建立商業版gptengineer.app,讓非技術使用者也能使用。同年11月,他們正式創立Lovable,試圖將這項技術推向更廣泛市場。

Lovable共同創辦人Anton Osika(左)與Fabian Hedin(右)

然而,即便經驗豐富,Lovable的產品仍非一帆風順。2024年,他們連續推出三款軟體開發工具,最終卻沒有獲得使用者的親睞。

他們意識到,許多AI程式工具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無法處理複雜性任務——專案管理、程式指令的更新與連動等等。

Lovable針對這點進行了產品的重新開發,並在2024年11月推出測試版,迅速吸引大量付費使用者加入,並於同月21日正式公開。

自此,Lovable一路狂飆,收入每週穩定增長至100萬美元(約3,280萬新台幣元),登上Product Hunt與Hacker News首頁。如今,每天有超過1,000款產品透過Lovable誕生,使用者數突破50萬。

2024年10月,Lovable獲得Hummingbird和ByFounders共同領投的750萬美元(約新台幣2.4億元)前種子輪,其他投資人還包括DeepMind Angel Operators、Shopify的Siavash Ghorbani與Creandum共同創辦人Stefan Lindberg。2025年2月,Creandum領投為Lovable帶來1,500萬美元(約新台幣4.9億元)Pre-A輪募資,使其成為歐洲成長最快的創業公司之一。Creandum合夥人Fredrik Cassel甚至表示:「這是自Spotify以來,使用者喜愛程度最高的投資項目。」

AI輔助程式設計早已不是新概念,但為什麼Lovable能打開市場?或許,關鍵不在技術本身,而是它如何改變人們「創造」的方式。

Lovable如何人見人愛?無專業背景也能一鍵生成網站

Lovable平台結合OpenAI、Google Gemini和Anthropic的技術,打造出一個能夠自動生成程式碼的AI系統。

對創業者、SaaS新創公司和產品經理而言,開發一款完整的應用程式並不容易——優秀的開發者難找,非技術背景的創業者更難將想法快速落地。即便是資深工程師,從系統架構設計、前後端開發,到除錯與部署,每個環節都可能遇到技術瓶頸,昂貴的開發成本和漫長的上市週期,讓許多好點子止步於此。

Lovable早早推出產品、找到使用這真正的痛點,並快速迭代開發,成為站穩腳步的關鍵。

具體來說,Lovable結合OpenAI、Google Gemini和Anthropic等不同模型,打造出一個能夠自動生成程式碼的AI系統。使用者只需輸入需求,AI便能生成完整的網頁應用。與Cursor、Copilot等AI程式工具不同,Lovable不只是輔助開發,而是直接生成可以使用甚至商業化的軟體,實現「無需寫程式碼也能開發應用」的願景。

Lovable的技術亮點包含:

  • 自然語言驅動開發:使用者只需輸入需求,AI便能生成代碼,並根據回饋快速調整。
  • 網頁應用構建:同時處理前端UI、後端邏輯、資料庫連接,甚至身份驗證與支付整合(如Stripe、Twilio)。
  • 內建除錯機制:AI能夠自動偵測與修正錯誤,提高開發效率。
  • 雲端部署與管理:使用者可直接在平台內部署應用,無需額外設定伺服器環境。

這些功能讓完全零基礎的程式小白也能輕鬆打造出產品,例如聊天界面輸入:「建立一個使用者能註冊並上傳圖片的社群軟體」。Lovable AI會解析需求,自動生成應用架構與代程式碼,甚至可以指定顏色方案、或模仿市面上的程式設計。

Lovable提供免費試用版、付費專業版(提供更高計算資源、加快生成速度與進階功能),以及企業方案(針對大型企業提供客製化支援與內部部署方案),採取訂閱制與按需計費模式,根據使用量與功能需求收費。

Lovable提供免費試用版、付費專業版,以及企業方案。

延伸閱讀:一窩蜂導入AI反而失敗!從這些企業的犯錯經驗,掌握成功的應用策略

Lovable、Cursor、Replit⋯⋯無程式碼開發的戰國時代

Lovable的成功證明了AI在軟體開發領域的潛力,但這場競爭才剛開始。Cursor、Copilot等對手不斷進步,無需程式碼的AI軟體開發平台(No code AI platform)市場正以驚人速度變革,競爭日趨激烈。根據Straits Research的最新數據,該市場市場預計將從2024年的36.8億美元(約新台幣1,207億元)飆升至2033年的379.6億美元(約新台幣1.2兆元)。這股成長動能,來自企業對AI工具的強烈需求——無程式碼平台讓非技術人員也能輕鬆建立和部署AI應用,降低門檻的同時,加速創新步伐。

市場上的競爭者各有擅場。Lovable主打極簡設計,透過自然語言輸入需求,即可自動生成應用程式,適合初學者與非技術使用者;Bolt則專注於快速MVP(最小可行產品)開發,提供強大的功能整合能力;Cursor與Wind Surf則面向專業開發者,提供更高的自訂性與控制權;Replit則試圖在靈活性與易用性間取得平衡,讓開發者能夠迅速編寫、測試並部署程式碼。

整體而言,無程式碼AI平台市場仍在快速演進,各家廠商在功能、靈活性與目標客群上形成差異化競爭。對使用者而言,選擇合適的平台,關鍵在於技術能力與專案需求——無論是追求極簡開發體驗,還是需要更精細的控制,市場上都有對應的工具,開發AI應用的門檻已比以往更低,讓更多人能夠踏上這場技術變革的浪潮。

參考資料:《TechCrunch》《Medium》《Today in AI》Lovable

延伸閱讀

「AI寫程式」新創不斷誕生,Codeium為什麼價值930億元?
被YC拒絕3次、最終成為獨角獸的Replit,創辦人面試時掏出了哪張迷因?
讓8歲女孩也會寫程式,OpenAI、a16z投資的AI神器Cursor是什麼?
AI崛起、SaaS已死?未來的軟體開發或許只需要出30%的力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科技相關文章

01

高通峰會直擊!執行長阿蒙:6G商用裝置最早2028年問世,AI代理人將改寫手機角色

今周刊
02

Disney+從10月21日起調漲美國訂閱費 連4年漲價

路透社
03

打造星際之門 OpenAI、甲骨文、軟銀擬蓋5座資料中心

路透社
04

【專訪】Chainvestigate執行長陳采履:幣流分析不只是打詐工具,更是Web3時代信任的基礎!

Knowing
05

印度法院駁回馬斯克社群媒體X訴訟 網路監管機制有效

路透社
06

路透:川普25日將簽署TikTok協議

路透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