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新青安房貸鬆綁了!政院放寬銀行法「放款占比30%上限」,青年首購族買房不卡關?

數位時代

更新於 09月04日07:35 • 發布於 09月04日07:22

重點一:行政院拍板,新青安貸款不再受《銀行法》第72條之2「不動產放款占比30%」的上限約束,讓銀行承作新青安時無須計入原有上限,有助於緩解近期的「房貸荒」與撥款延宕問題。

重點二:此項措施回溯適用,自2025年9月1日起辦理的新青安「撥款案件」即不計入72-2限額,被視為實質鬆綁且即刻見效。

重點三:財政部將強化新青安貸款的徵審與貸後管理,金管會亦提醒民眾申貸仍須通過銀行審核,並呼籲銀行不得搭售金融商品。

行政院於2025年9月4日院會正式拍板,自2025年9月1日起,「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新青安)不再適用《銀行法》第72條之2的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

由於生效方式為回溯適用,自2025年9月1日起辦理的新青安「撥款案件」不計入72-2限額,此舉被視為實質鬆綁且即刻見效。對於已核貸但尚未撥款的案件,只要撥款日在9月1日之後,即可適用此項放寬措施。

《銀行法》第72條之2的立法用意,是為了防止銀行將過多資金集中於不動產市場。該條文規定,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的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銀行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行額總和的30%

白話來說,未來銀行辦理新青安貸款時,將不再受到上述「30%上限」的約束,可望顯著提升銀行的放款量能,從而縮短民眾申貸的等待時間,避免因銀行額度受限而「貸不出款」的窘境

新青安累計核貸近13萬戶

根據金管會最新報告,新青安貸款自2023年8月上路以來,截至2025年7月底,已累計核貸12萬9,464戶,總金額約9,994億元。其中,39歲以下申貸族群占比高達72.76%,40至49歲占22%,50歲以上僅占5%,顯示此項政策主要支持年輕首購族。

根據金管會最新報告,新青安貸款自2023年8月上路以來,截至2025年7月底,已累計核貸12萬9,464戶。

過去因《銀行法》第72條之2的規定,部分公股銀行的不動產放款比率已逼近法定上限,導致部分符合資格的民眾因銀行額度受限,無法順利完成貸款與交屋。此次將新青安貸款排除於該限額之外,預期將大幅提升銀行的承作意願,有助於緩解房貸供給不足的問題,滿足房市的剛性需求

放寬30%上限主因:銀行流動性無虞

行政院長卓榮泰4日指出,新青安推行至今,已協助近13萬戶無自有住宅的家庭購屋安居。針對過往「助漲炒房」的疑慮,財政部已提出優化措施,包含借款人限貸一次、徵提自住切結書,並督導公股銀行落實徵授信審核、強化貸後管理及稽查。卓榮泰表示:「現已能確保貸款符合青年首購自住的目的。

卓榮泰說明,《銀行法》第72條之2的規定主要在於控管銀行的流動性風險。考量到銀行房貸的逾放比率長期低於其他授信業務,資產品質穩健,「目前銀行流動性無虞。」因此,決議銀行辦理新青安貸款的撥款案件,自今年9月1日起不計入《銀行法》第72條之2規定的30%上限

卓榮泰指出,考量到銀行房貸的逾放比率長期低於其他授信業務,資產品質穩健,「目前銀行流動性無虞。」

卓榮泰也再次強調,銀行在辦理新青安貸款時,不得以搭售其他金融商品作為核貸條件,也不得在貸款過程中有任何不當或過度勸誘的行為,並已責成金管會及財政部要求各行庫確實落實相關規定。

延伸閱讀:新青安貸款懶人包|申請資格為何?利率怎麼算?有哪些新規?6大申請須知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新青安失控房價狂漲,央行提限貸令救火,換屋族首當其衝?有可能引發次貸風暴嗎?
2024住宅補貼開跑!搭新青安最高可貸1,250萬元,懶人包一次看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壓力測試!3銀行、5壽險嚴重極端情境撐不住

NOWNEWS今日新聞
02

台積電侯永清:我想跟有些人說清楚,別以為選一兩家公司去蓋晶圓廠,就可以開始做半導體了

今周刊
03

存股達人持股市值上看千萬 秘訣是「這個」

NOWNEWS今日新聞
04

109萬人領錢了!政府加發生活補助金「最高1.3萬」直接入帳

TVBS
05

10年後,目標年領100萬股利!4方法持續買好公司,整體報酬率穩健、令人滿意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6

3大電信iPhone 17資費一次看 0元購機門檻出爐

中央通訊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