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彼岸的山海經:山城里斯本‧海國葡萄牙
作為葡萄牙首都、最大都市以及最大港口,里斯本每個角落都有記憶。從觀光客到背包客,我用不同的速度與視角,共感城市的呼吸與心跳。無論你喜歡自然、建築、歷史或美食,還是單純想找個地方慢慢走、慢慢看,里斯本都能給你最豐富、最溫柔的回應。
里斯本,一座讓人一眼就愛上的城市!
這座古老的城市有河、有海、有山,還有滿滿的歷史故事。沿著太加斯河散步,微風拂面,向遠眺望,大西洋就在不遠處閃閃發光;登上七丘之城的高處,以太加斯河與紅色大橋交織的壯闊為底,整座城市像是鋪設在陽光下的馬賽克拼圖,色彩斑斕的活力輪番上演;走在石板路上,復古電車從身後緩緩駛過,耳邊傳來街頭藝人的法朵(Fado)旋律,屬於里斯本的浪漫與哀愁陣陣襲來……
電車織出的一座城市
里斯本是建在7座丘陵上的城市,街弄巷道彎曲陡峭,宛如一幅層層堆疊的水彩畫。慢遊里斯本,無疑是腿力與肌耐力的隨堂考,當雙腳開始向你抗議時,不妨搭上里斯本限定的「爬坡纜車」──一節節復古車廂,緩緩爬行在石板街與塗鴉牆之間,像是穿越城市的脈動,也像是穿越時間的甬道。
1885年開放使用的榮耀纜車(Elevador da Glória)是其中最經典的一條。從下城的光復廣場與自由大道,一路爬升到上城的阿爾坎塔拉聖伯多祿花園(Miradouro de São Pedro de Alcântara)觀景臺,短短幾分鐘的路程氣象萬千,讓你輕鬆抵達城市高處的秘密角落。
踏進纜車裡,彷彿穿越時空,木質車廂與黃銅金屬吱嘎作響,叼絮訴說著市民們的日常。這些百年纜車保有古老的魅力與節奏,速度不快,正好讓人有時間細看窗外景色:晾曬的衣物、斑駁的牆面、轉角咖啡館的老人……這些不是為了觀光而人造的景致,才是真實生活的模樣。而比卡纜車(Elevador da Bica)則沿著狹窄巷弄一路滑行,直通太加斯河岸,是攝影愛好者與浪漫旅人最愛的路線之一。
當你坐上緩緩爬升的纜車時,心情也會隨著城市的高度變得輕盈。這些纜車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種生活節奏、一種城市記憶的延續。下車後,你也許會無意間發現一間小酒館、一面題著詩句的牆,或一個可供眺望夕陽的石階。這是里斯本的獨門魅力,不必追趕什麼風景,因為最動人的畫面往往發生在車窗邊,而坐在車窗邊沉思的你,此時也已融為城市移動風景的一幕。
小黃電車是里斯本的標誌 ©圖蟲創意
創業超過百年的甜點店
聖朱斯塔電梯建築鬼斧神工
站上觀景臺眺望里斯本種種故事
隨上隨下,隨遇而安
在里斯本,若說有哪一趟旅程能串起這座城市的靈魂,28號電車絕對是最浪漫的一條。
這輛復古黃色電車從馬丁莫尼茲廣場(Martim Moniz Square)緩緩出發,爬至高處的觀景臺,穿越老城區阿法瑪(Alfama)、下城區拜夏(Baixa)到埃斯特雷拉(Estrela)高地,沿途爬坡、轉彎、擦牆而過,像穿針引線的記憶軌道,把城市的山丘與歷史緊緊縫合在一起,也是旅人們克服山坡地形、愜意遊走全城的另個選擇。坐在咿呀作響的木質座椅上,每一個轉角都是一幅會動的明信片。
不急不徐的電車,行駛在當地的生活微光之間,不只搭載遠地來訪的觀光客,更有每天通勤、採買與探親的居民們,是在地生活的一部分。當你和住民肩並肩坐著,窗外老婦人對著熟識的麵包師打招呼,或是學生跳下車奔向斜坡上的書店,車窗所框限出來的畫面就不再只是風景,而是觸手可及的日常。
這一段車程不是為了趕路,而是為了體會──體會那個穿越百年依然緩緩前行的里斯本靈魂。路線沿途經過許多著名景點,旅人可以隨時在途中下車,品味那份「走走停停」的自由。不過,電車也是扒手鍾愛的下手熱點,記得要謹慎看守財物。
電車與教堂互放光亮
蜿蜒的街道上,黃色28號電車的木製車廂,沿路輕輕晃過窗外斜坡與紅瓦,下坡後與某棟建築擦身而過的一個轉角,一座莊嚴又古老的建築躍然眼前。里斯本主教座堂(Sé de Lisboa),城市歷史最悠久的教堂,近900年的風霜靜靜刻在每一塊石牆上。
教堂前身是清真寺,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一世擊退摩爾人收復里斯本後,為了感恩天主因此興建了主教座堂。大教堂建於12世紀,融合羅馬式、哥德式與巴洛克風格,是里斯本重建與信仰的象徵。1755年的大地震曾摧毀過它,經過修復與擴建,則又讓它多了一層層歷史的表情。走進教堂,內部昏黃的光線讓人立刻沉靜下來,羅馬式拱頂映照著石柱的莊嚴,祭壇後方的玫瑰窗透出一圈柔光,彷彿與時間並肩而行。
電車與教堂最迷人的邂逅,交會在教堂前站下車的一刻。電車經過教堂大門彎道處的錯位視覺,感覺像是從教堂中緩駛而出。電車在教堂門前稍作停頓,默默向這座歷史遺跡致敬。
搭上電車,處處皆有歷史故事
主教座堂的精美玫瑰窗
教堂前身是清真寺
建築融合羅馬、歌德與巴洛克風格
夢想的起點:發現者紀念碑
葡萄牙是如何從一個歐洲小國率先航向海洋,建立了龐大的殖民與貿易帝國,從而讓葡萄牙語成為世界上分布最廣的語言之一?貝倫區(Belém)絕對是解開線索的關鍵。這裡不僅擁有迷人的河岸風光,更是大航海時代的精神象徵,三大地標──發現者紀念碑、貝倫塔與熱羅尼莫斯修道院──串起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旅程。
南歐的暖陽晴空中,雪白色的發現者紀念碑(Padrão dos Descobrimentos)矗立於河口,高聳石碑宛如一艘航行中的船隻,帶領我們回到15世紀,重溫葡萄牙人遠征未知世界的雄心壯志。雕像上群英雲集,為首的是點燃大航海夢想與野心的恩里克王子,他創辦了世界第一所航海學校,先後設立了天文臺、圖書館、港口及船廠,為葡萄牙航海事業打下堅實基礎,引領後方的達伽馬、麥哲倫等32位卓越的航海家、導航員、傳教士、數學家等,打造葡萄牙成為海權先驅,徹底改寫了世界的地理認知、貿易路線、物資流動與文化版圖。
紀念碑前方廣場的馬賽克圖,是葡萄牙在大航海時代發現新航路與殖民地的世界地圖。仔細找找,還能找到海上艦隊在1513年抵達中國廣東的軌跡,同時繪有台灣這蕞爾小島的身影。此時,耳畔似乎揚起那些勇敢冒險的水手們高聲大喊「福爾摩莎」的聲音。
紀念碑不遠處,貝倫塔(Torre de Belém)沉穩守護在太加斯河口,迎接來往的船隻與遊人。這座五層樓高的防禦工事,是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為了紀念達伽馬抵達印度下令建造的,設計融合摩爾與文藝復興風格,抵禦外敵之餘,同時也見證了大航海時代無數船隻的出行與返航。貝倫塔其後又被用作海關、電報站、燈塔,儲藏室甚至被改建為地牢監獄!1983年連同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則被票選為葡萄牙七大奇跡之一。登上塔頂,視野遼闊,彷彿自己也成為一位航海者,準備出發,前往世界盡頭。
發現者紀念碑上的英雄們
貝倫塔見證了大航海時代
修道院入列世界文化遺產
修女巧手製撻,傳香百年
午後的陽光斜迤在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的石牆上,那柔和光線彷彿替這座500年的建築披上一層金色濾鏡。順著光束引導踏入迴廊,腳步聲在石板地上輕輕迴響,眼前是曼努埃爾式建築最細膩的詮釋──繁複如海浪的雕飾、藤蔓般纏繞的立柱,每一寸都是匠人以信仰與夢想雕刻出來的詩篇。空氣中靜謐得幾乎能聽見過去修士的誦經或是達伽馬出航前的祈禱,在這樣的氛圍中,修女們烘焙了聞名世界的葡式蛋撻。
百年蛋撻老店Pastéis de Belém位在修道院不遠處,窗內傳出的香氣像召喚。當時修道院因為大航海時代的沒落加上里斯本地震的衝擊,一度面臨廢棄命運,院內修女為了生計,將自創的葡式蛋撻配方販售給附近甘蔗煉油廠的老闆,從而催生這家創始於1837年的蛋撻店,成為如今日售2萬顆的超人氣庶民甜點!端起剛出爐的葡式蛋撻,金黃焦糖酥脆,蛋奶餡滑順濃郁,灑上肉桂粉與糖霜一口咬下,甜美在舌尖化開,也像咬進了整個里斯本的陽光與記憶,葡萄牙的歷史餘溫隨著濃郁的奶蛋香慢慢發酵。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是葡撻發源地
葡萄牙最知名的美食蛋撻
餐桌上的航海記憶
里斯本的餐桌是大航海時代的延伸──鹽烤鱈魚可以有365種做法,據說一年天天都能夠不重複。加上蛤蜊炒蒜、章魚燉飯、橄欖油漬沙丁魚,每一道都像是從遠洋帶回來的美味記憶。
想把里斯本的味道帶回家?那就別錯過彩繪沙丁魚罐頭,包裝復古又鮮豔,是超人氣的伴手禮。軟木製品、手工瓷磚杯墊與充滿葡萄牙風情的香料包。不論是吃下肚的還是帶回家的,都是這座城市送給旅人的一種「可收藏的記憶」。
里斯本是一座適合慢慢走、慢慢看的城市,既有南歐的慵懶步調,又藏著無數等待旅人發現的文化瑰寶。在這裡,你可以追隨探險家的腳步走進大航海時代的記憶,也可以在河岸咖啡館曬太陽,看時光在海風中慢慢飄過。
里斯本是大航海時代榮耀與夢想的象徵,更在自然災害和歷史變遷下不斷重生。然而街頭乞討現象難免影響熱門觀光城市的門面,葡萄牙挺過歐債危機後貧富差距仍大,加上近十年來外國投資客大量購屋導致里斯本房價劇烈上漲,使得部民居民被迫遷離無家可歸,車站或鬧區時常可見露宿街頭的流浪漢,凡此種種,旅人閒遊之際建議留個心眼,謹慎自身安全。
復古包裝魚罐頭可作伴手禮
烤魚有上百種料理方法
色彩鮮艷的魚罐頭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基隆.文藝復興》2025年8月號162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