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蒲青觀點》從黨務到內閣 改革需回應人民期待
Newtalk新聞
賴清德宣佈由徐國勇接任民進黨秘書長,被外界視為改革的一個新起點。此一人事安排,不僅是對黨務運作的調整,也看出賴清德希望凝聚黨內共識,來回應社會對民進黨的諸多期待,同時佈局2026大選。然而真正的考驗,應該是在即將展開的內閣改組。如何在專業和政治當中取得平衡,讓新內閣能夠展現接地氣、有效率與清新的形象,這才是決定民眾是否認同這場改革的重要關鍵。
賴清德這項人事算是好棋,徐國勇擔任過台北市議員和立委,有地方和國會的歷練,並擔任過內政部長,有選戰經驗、熟悉政策推動與行政運作。這次到黨務系統,就在民進黨面對選舉挫敗和民意質疑之際,賴清德選擇一位有組織動員能力、且懂得地方基層的資深政治人物,來強化黨務與選戰部署,這點尤其重要。因為明年有縣市長及市議員選舉,如何與地方和各派系溝通協調,同時又能壓得住陣腳,加上又獲得主席的信任,諸多條件下,這樣的人選的確不好尋找,而徐國勇正好符合這項需求。
內閣改組 才是真正考驗
不過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即將展開的內閣改組。最近以來,行政院團隊對於美國對台關稅20%加N,導致我國傳產和農業遭受巨大傷害,政府迄今無亮麗具體作為?讓我傳產業者與日本、韓國等競爭對手可以有一較高下的實力,再來針對中南部豪雨成災應變遲緩,導致一時民怨聲起、物價通膨壓力持續存在、居住正義也未見具體成效。諸如上述問題,因此民眾最為關切的,不是官員的資歷,而是部會首長能否拿出具體解決民眾的方案。人民期待新內閣展現新氣象,並非是換掉幾張面孔,而是要真正解決民眾問題。若是改組僅是給外界看到外在形式的層面,這樣的改革,很快就失去說服力。
改組三大重要面向
因此,此次內閣改組起碼要展現三個重要面向。第一、專業取向。其中包括交通、內政、經濟等攸關民生的部會首長,應該要任命具備專業能力與執行力的人選,而非僅在政治考量。唯有專業官員,才能在政策推動與危機來臨時,有足夠能力處理及取得社會的信任。
再來「 世代交替」。民進黨已歷經三任總統的執政,目前內閣人事任命還是偏重在過去有執政經驗者以及派系平衡,忽略了中生代的培養。如果能啟用40或50歲的中生代,不僅可帶來新思維與新氣象,也可以回應社會對於一些「老面孔太多」的批評,並有助於建立新世代治理團隊。最後則回應真正的民意。最近民眾最大的不滿,來自於行政團隊總給人一種「傲慢與遲鈍」的感覺。期盼改組後的新內閣能加強政策溝通,提升與社會對話的能力,避免再陷入民眾對內閣施政無感的困境。
現在賴清德改革的第一步,已經踏出去了,但人民要看的不是人事更動,而是施政的成效;唯有展現決斷力與改變的魄力,賴政府才能贏回社會信任,走出新的局面。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