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美印相爭 中國得利?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文章寫道,美國總統對印度揮舞關稅大棒、拉攏巴基斯坦、並公開羞辱印度總理莫迪,這些舉動不僅危及二十年來美印建立起的互信,也讓印度在外交與安全政策上陷入兩難,而中國則可能會從美印爭執中坐收漁翁之利。這篇題為《美印關系岌岌可危 北京或從中受益》的報道寫道:
“對新德裡來說,放棄美國這一戰略伙伴會是非常艱難的選擇。雖然印度經濟的出口取向並不明顯,但50%的懲罰性關稅仍將使其同其他亞洲國家的競爭陷入不利地位。此外,特朗普還批評了那些將制造業從中國轉移到印度的美國公司,而此舉直接威脅到了莫迪政府經濟政策的重要支柱。
在安全政策層面上,當前局面對印度更為棘手。印度並不是像日韓那樣的美國盟友,而印巴關系一直呈現緊張狀態,五年前喜馬拉雅未定邊界地帶發生沖突後,印中關系也一直摩擦不斷。
因此,面對美國不斷增加的壓力,印度國內主張靠攏中國的聲音日益高漲,其中經濟界尤為明顯。印中關系正常化已經完成了最初的步驟。去年十月的俄羅斯金磚峰會上,印度總理莫迪和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舉行了會晤。路透社報道稱,今年八月底,莫迪將在七年後首次訪華,屆時區域性安全論壇‘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將在中國舉行。
印度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的專家們認為,印度的對華政策正在進行務實調整,而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Taiwan-Asia Exchange Foundation)印度問題專家哈什米(Sana Hashmi)也表示,除了同北京保持一定程度的穩定關系,印度已經別無選擇。事實上,目前在許多亞洲國家,都可以聽到類似的觀點。“
不過,《新蘇黎世報》也援引專家的話寫道,印中關系的改善也受到諸多限制,雙方的根本矛盾並未得到解決。在許多印度人看來,是中方率先背信棄義,在2020年對加勒萬河谷發動了突然襲擊,而要恢復對中方的信任,則需要極其漫長的時間:
“同樣,特朗普對美印關系造成的損害,也需要漫長的恢復過程。美國總統的言談舉止讓很多印度人想起來當年英國殖民者對印度人傲慢和欺壓。在新德裡,人們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對待,因為進口俄羅斯原油的國家,也包括中國、意大利、土耳其、荷蘭和法國,但只有印度受到了特朗普的關稅威脅。
莫迪治下,印度變得越來越自信,正因為如此,人們會對西方的訓斥和干預加倍反感。新加坡南亞研究院(Institute of South Asian Studies)教授莫漢(C. Raja Mohan)表示,印度公眾社會絕不能接受對印度的公開指責和羞辱,‘在後殖民時代的亞洲,這種做法是無法接受的,但特朗普顯然並不懂‘無法接受‘這個詞匯。’“
對於短短幾個月內,從高調互贊轉為相互指責的美印關系,《商報》發表評論寫道:
“美印關系危機也突顯了特朗普的中國戰略毫無方向可言。過去十五年當中,民主共和兩黨都認為:必須同印度建立密切關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抗衡北京在印太地區建立霸權的企圖。而現在特朗普一方面在竭盡全力激怒新德裡,另一方面卻在同北京的貿易戰中認慫讓步。前不久,特朗普收回了對中國的芯片制裁,因為他擔心北京會禁止出口稀土。
除此之外,特朗普還在努力為其中國之行營造良好氛圍,並希望屆時能同習近平舉行會晤。特朗普的‘逆向尼克松外交’,即說服俄羅斯總統普京棄中親美的嘗試,以失敗告終之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他現在似乎又在轉而尋求‘尼克松外交’,即同習近平達成某種交易,以便讓中國停止對普京戰爭的支持。凡此種種,都是特朗普高度自戀、毫無章法的即興外交路線的寫照。“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