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少成本低收益高 中國AI微短劇近來爆紅
(中央社台北7日電)結合AI技術、製作成本低廉的AI微短劇近來在中國爆紅,甚至有作品創下高達1.8億次的播放量。據分析,這類AI微短劇創作人力少,且2小時就能製作1集,每集成本僅需人民幣數百元,全職創作者月入卻可達人民幣2萬元(約新台幣8.3萬元)。
綜合紅星新聞及香港星島網報導,在形成熱潮且成本低、收益高的情況下,有業界人士認為,AI(人工智慧)微短劇今年下半年將在中國蓬勃發展。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關鍵要先打通AI微短劇的製作和商業化流程。
根據報導,中國第1部AI微短劇「興安嶺詭事」3月間播出後,以AI技術製作短劇便快速發展,成為中國網劇新發展模式。近日,另一部AI微短劇「九尾狐男妖愛上我」更創下播出27集累計播放量逾1.8億次的紀錄,成為熱門網劇,也讓這種新型態網劇成為話題。
報導提到,中國網路盛傳,AI微短劇製成成本低廉,50元便可以拍出3集,全職投入的月收入更可達5萬。製作AI微短劇「霸總雪納瑞」的「辣糖」表示,50元可能只是簡單的AI工具費用,實際成本遠不止於此,還有裝置、員工薪資等成本。
另一名業界人士小朱也表示,他製作一條5分鐘AI影片成本要100元左右,且隨著劇情動作難度、影片長度的增加,費用會更高。
但辣糖提到,AI微短劇有著「高效率、低成本、強情緒」等諸多優勢。像是可以快速套用當紅的範本「現炒熱梗」,且不需要專業裝置和演員,只要小團隊甚至單獨一人就能利用AI工具製作,且AI製作的角色能做到真人演員無法完成的表演。
他表示,AI微短劇只需要構思、指令碼、AI素材生成、後製剪輯、發布上線等5個步驟,自己的團隊4個人就能完成,有的甚至只有單獨一人就能完成整個製作。
至於月收入,辣糖指「五位數差不多」;小朱則說,他目前全職投入製作AI影片,月入約有2萬元。
儘管如此,中國微短劇平台「新腕兒」主編張女士認為,從比重和增幅來看,AI微短劇由於對技術及創作者的要求較高,目前還無法實現量產,商業化程度有限,主要是業界認為「誰也等不起AI技術突破的時間成本」。(編輯:邱國強)1140807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