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打著本土牙醫名號 可以放下仇恨了嗎?
Newtalk新聞
當我們走在街上經過牙醫診所,會經常看到招牌看板上寫著某某醫生,曾經留美留日,像鍍了金一樣,吸引更多病患上門。曾幾何時留美留日的牙醫背景,現在變成被黑化的負面形象,甚至被直接連結等同充滿爭議的波波醫生,這股洗腦式的「社會運動」,讓我們驚見到原來醫界也有政治正確的問題。
隨著大罷免運動大失敗後,一連串「敵我誓不兩立」的團體衝突被注意到了,台灣社會不像表面上的無風無浪,隱形的對立衝突一觸即發。這時候,我不經意地注意到幾次新聞,最沒有色彩的醫界團體,兩股對立的團體,到底在吵什麼?原來一個標榜本土牙醫師的團體叫做「本土小牙醫聯盟」,卯足了勁全力阻擋從美、日等國家留學的牙醫系畢業生回國實習的機會。不得不說,他們的團體名稱取得好,一聽到本土,正義凜然,就令人肅然起敬了。
這個團體全力阻擋留學海外尤其以美日為主的牙醫系畢業生回國實習的機會,透過遊說立委,在前衛福部長陳時中任內全力相挺下,將海外歸國的實習人數總量管制在每年50名額,意思是有海外牙醫畢業生已經通過國考,為了等候該實習機會,一等必須排隊排十幾年,形成出國唸完牙醫等著被懲罰的光怪陸離現象。
本土牙醫聯盟的說法是,海外牙醫畢業生素質極差,沒有資格執醫,應該嚴控實習名額,把障人民就醫權利。而我們最常聽到的是,在海外學習牙醫者,一律被這個團體稱做「波波」,這就是很明顯將非我族類全打成「黑五類」的作法。請問:去美國、日本唸牙醫系跟東歐的波蘭有啥關係?原來,只要聽到「波波」這個關鍵字,台灣社會就非常有感,波波代表蒙古大夫,醫死人的醫生十個裡面有八個叫做波波,就是來自波蘭醫學院,台灣學生免試入學,繳學費,回來就可以當醫生。
這波由本土小牙醫聯盟發起的所謂「社會運動」,號召不少政治人物、社會名人相挺,打著名號是防堵波波成為正規醫生,實則阻擋的是由美日返國的牙醫系留學生,這是指著禿子罵和尚,波波只是藉口,全面污名化留美日的牙醫系畢業生才是目的。
站在對立面的「美日海外牙醫師聯盟」不甘一路挨打,決定反擊,他們挺起腰桿,打的是正規法律戰,2022年5月30日立院三讀通過醫師法附帶決議,在該年底前出國唸牙醫者適用舊制可以參加實習,不料,陳時中在該年參加北市長選舉,在當年九月的一場聚會允諾本土小牙醫聯盟,決定不執行該附帶決議,從此兩邊人馬開戰。
限縮每年只提供50個海外牙醫返台實習名額,導致 2024 年通過第一階段國考的海外牙醫已經排隊到650幾號,等於要等12年以上才有實習機會。
當家的不鬧事,這場戰端來自衛福部,海外牙醫師聯盟日前正式向陳時中提告不履約的背信罪。衛福部提供燃料給雙方,不照法律走,讓兩造吵得翻天覆地,主事者陳時中此時兩手一攤,現在部長不是我!
赴美、日學習牙醫被一律打成是波波,這是刻意為之的黑化暨霸凌,用社會運動的實質來污名化非我族類,牙醫師不該帶頭扮演職業霸凌的角色,用仇視眼光對待同業,是職業惡鬥,這種社會風氣一帶動起來,各產業各階級互毆互鬥,冤冤相報何時了?
本土小牙醫聯盟可以放下仇恨了嗎,恨夠了嗎?照法律程序走有很困難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