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 Neuralink!中國推腦機介面計畫,傾盡資源、拚五年打造龍頭企業
中國政府近期發布一份文件,名為《七部門關於推動腦機介面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在五年內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腦機介面(BCI)產業。
這份文件由七個部委聯合制定,將產業規畫、醫療監管與科研管理整合為一套協同推動的行動方案。
根據藍圖,北京期盼中國腦機介面關鍵技術在 2027 年取得突破,走出實驗室、進入臨床應用,其電極、晶片和整機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並初步建立先進的技術、產業和標準體系。隨著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打造 2 至 3 個產業發展集聚區,目標是 2030 年前則培育 2 至 3 家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內龍頭企業與專精的中小企業。
同時中國也列出 17 項具體實施細項,涵蓋從核心研發到商業化的全部資訊,重點包括加強基礎軟硬體產品、開發超低功耗植入式晶片、探索整合高密度神經紀錄感測器、打造能將思維即時解碼為指令的演算法,以及擴大非侵入式可穿戴設備的量產能力。
根據中媒新華社近期報導,中國團隊已自主研發出一種高密度的柔性皮層電極,可同時擷取 128 個通道的訊號,並在植入後保持穩定,可降低疤痕並延長植入裝置的使用壽命。
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神經科學教授暨神經工程中心聯合主任 Max Riesenhuber 接受《WIRED》採訪時指出,「中國在把基礎研究轉化為實際應用與商業化方面非常擅長。目前已經在太陽能板與電動車看到這種例子,而腦機介面是另一個需要這種能力的關鍵領域。」
中國腦機介面領導企業腦虎科技(NeuroXess)共同創辦人 Phoenix Peng 接受《WIRED》採訪時表示,「我認為非侵入式腦機介面產品在中國將迎來巨大的市場推力,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性電子製造國」。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