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基金楊文鈞談併購策略:為量而買不是最好考量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日電)市場傳出,中信金擬競標三商美邦人壽,其併購效應有望讓子公司台灣人壽規模一舉超越凱基人壽。凱基金總經理楊文鈞表示,凱基金評估收購是從策略面與綜效面出發,須有「1加1大於2」的綜效才會發動,「為量(市占率)而買不是最好的考量」。
凱基金控今天舉辦第2季法人說明會,公布財務表現及整體營運成果。媒體會後關切,市場傳出中信金擬出手併購三商美邦人壽,若併購成功,中信金旗下台灣人壽規模有可能一舉超過凱基人壽,是否有相關因應策略。
楊文鈞表示,不評論此案,也不清楚相關出價公司的考量。他說,併購案應是要看是否有必要的平台,像分行數不夠,透過併購案可以獲取執照、業務或人才等,才會去併購。
楊文鈞指出,如果只是考量市占率,假設原有8%市占的證券公司,購買2%市占的公司,可能只有併購當天市占率是加總後的10%,1年多後,市占率有可能下降,「為量而買不是最好的考量」。
楊文鈞表示,作為投資人如果要買保險公司,可能會看投資報酬率、合約服務邊際(CSM)與保單利潤等,市占率因素應該是排在後面的因素。如果為了市占率,但其他評估資產表現的數據反而變差,須考量相關評估是否適合。凱基金如果要考量併購,一定是從策略與綜效面出發,若有「1加1大於2」的綜效才會併購。
凱基金今年上半年稅後淨利達新台幣54.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7%。楊文鈞指出,今年新台幣暴力升值,升幅跟速度相當罕見,對凱基金以及整體金融界均帶來挑戰,若扣除匯率因素,凱基金子公司除了證券持平外,其他子公司多數都有明顯成長,ONE KGI策略持續發揮效益。
凱基人壽總經理郭瑜玲表示,上半年受到新台幣大幅升值影響,避險成本大幅提高,今年上半年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為3.76%,較去年同期增加19個基點,避險成本為3.06%,下半年隨著匯率回穩,加上7月獲准釋出責任準備金,未來有望大幅降低外匯影響,目前8月底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已到320億元以上,下半年隨著避險成本降低、持續掌握市場機會,預期整體投報率將回升。
郭瑜玲指出,今年上半年總保費收入為959億元,其中,初年度保費368億元、年增50%,續年度保費為591億元、年增14%,初、續年度保費年增率皆高於業界水準。凱基人壽將積極推動外幣保單、投資型保單與分紅保單,可望帶動CSM與初年度保費持續成長。
凱基人壽設定今年全年新契約CSM目標為350億元到400億元,郭瑜玲說,上半年符合預期,下半年會努力達到目標。
保險業明年元旦將接軌IFRS17及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凱基人壽總精算師暨副總經理謝如涵表示,目前內部試算是以ICS為150%作為目標,根據公布的4階段過渡措施來計算都有有符合目標。至於累積CSM數字,要到今年底再看市場環境來做說明。
媒體關注股利政策,楊文鈞表示,目前子公司營運上都屬穩健,距離年底還有幾個月,持續關注未來幾個月市場表現,股利金額考慮市場期待與資本適足率2因素,會找到最好平衡。(編輯:潘羿菁)1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