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談國軍救災惹議 吳怡農憂災防能量不足「戰時還靠軍隊救災?」
近日颱風襲台,總統賴清德在勘災時告訴農民,「國軍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國家,不能所有事情都靠國軍」,遭外界誤解質疑。「壯闊台灣」創辦人吳怡農表示,重點不在於國軍該不該救災,而是災害應變與復原能力與量能面臨常態性不足,若地方與民防能量無法建立,「戰爭時是不是還要軍隊救災?」
吳怡農在臉書發文,提到國軍救災爭議,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在立法院備詢時回應傅崐萁,「國防部會履行救災視同作戰」。總統賴清德也說,發生天然災害時,國軍義不容辭站在第一線幫助受災民眾,「投入救災是他們重要工作之一,過去如此,現在也如此,並沒有例外。」
吳怡農嘆氣,這個問題的核心被媒體與政治給模糊了,因為整個議題的重點不在於國軍該不該救災。因為災害發生時,只要社會有需要,無論是軍警消、公務員、或是一般民眾,大家都願意伸出援手,軍隊當然應該幫忙。
吳怡農表示,如果軍隊長期成為救災第一線主力,表示大家的災害應變與復原的能力與量能面臨常態性的不足;如果國軍一直是主力,地方與內政部民防的能量怎麼可能建立起來?如果建立不起來,戰時是不是還要軍隊救災?軍隊在防衛作戰時,當然無法同時救災,那到時候誰要負責民間防護呢?這也是為什麼國軍的主要任務絕對不能、也不該包括救災。
吳怡農認為,政府更應該檢討不足的地方,提升國防部以外的「全政府」災害管理的能力,同時與民間合作,從企業到社區到家庭,擴大「全社會」緊急應變的量能,才可能減輕軍隊非核心工作上的負擔。同時也應該支持軍隊回歸本務,確保有限的人力、軍事預算、訓練時數,花在能建構嚇阻力的工作上。
吳怡農說,作戰肯定不是救災,但何時「救災可視同作戰」呢?應該只有當災害的規模大到總統身為三軍統帥發布緊急命令,屆時軍隊理所當然成為救災的主要支柱。
吳怡農建議,下一次颱風來臨,如果要求國軍站到第一線,應該動員後備兵力,不去影響正規部隊的訓練與戰備。下動員令救災也是一個檢視動員準備的機會,看多少時間內可以完成整備。(責任編輯:殷偵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