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操作? 軍用商規無人機第二波徵求規格出爐 軍方擬在兩年內爆買近五萬架!
由政策大力推動發展的「軍用商規」無人機,在去年決標後,正陸續交付給國軍第一線部隊,用來監偵敵情。不過,就在漢光演習結束後不久,政府採購網頁上,再度出現了軍備局的無人機徵求案。一共有五個款式規格,其中四款明顯用於攻擊敵軍,而最令人驚訝之處,在於總數逼近五萬架,而且要在未來兩年之內,全數取得。
今年的漢光演習當中,國軍大量運用各型軍用商規無人機,一來證明交付進度正常,二則證明這些由政策大力支持推動的國防自主購案,對戰力有實質幫助。
巧的是,就在演習結束四天後,政府電子採購網公開了一份極具指標性的招標案。這項徵求案涵蓋五款代號為甲、乙、丙、丁、戊的無人機,總採購數量高達48,750架,預計於2027年底前全數完成籌獲。這不僅為國內無人機產業注入新動能,也意味著一場技術、量產與應用的全面競賽正式展開。
台灣防禦協會理事長陳彥廷表示,政府希望透過無人機標案促進台灣無人機產業蓬勃發展,同時建構國防無人機體系。他指出,招標規格明確要求能夠裝載額外重量,顯示這些無人機可能具有多種用途,包括放置炸藥成為自殺型無人機,或安裝其他偵蒐工具增加功能性。
前兩款屬於多軸型態,甲式要求導控和影像傳輸距離至少6公里,乙式則需達25公里,酬載重量和滯空時間也隨之增加。丙式和丁式則是可組裝的定翼型無人機,透過彈射啟動。丙式的導控和傳輸距離需求達90公里以上,滿載續航力上看兩小時,航程超過180公里;丁式則較小,各項需求都在30公里以內。最特別的是戊型,為軍用商規招標案首次出現的VTOL規格(垂直起降),飛行時速要求超過80公里,且起降時至少要耐得住五級陣風。
前飛彈指揮部計畫處長周宇平認為,從現有五種機型的規格來看,這些都是初步要求,各廠商需按照自身能力評估是否能參加「國家隊」的生產。他指出,滯空時間短的無人機相對適合實施攻擊用途。陳彥廷則分析,戊型被要求具備雷射標定功能,顯然適用於協助砲兵與飛彈部隊執行目標鎖定。
此份徵求案最令人訝異的是,此次五款無人機的預劃採購總數高達4萬8750架,更預計在未來兩年內全數籌獲。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林穎佑表示,這代表國軍將無人機視為消耗品,如同砲彈一般使用,可用於防範關鍵基礎設施或為地面部隊提供立即反制敵方輕型車輛的手段。
然而,專家們也提出了幾項面臨挑戰。周宇平指出,同批量生產的無人機若使用固定的導控頻率和圖傳頻率,可能在遭受干擾後整批無法使用。事實上,更大的問題是,國軍在兩年內要如何接收11款超過5萬架的無人機,以及培訓足夠的操作人員。
陳彥廷強調,雖然現今無人機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飛行能力,甚至可進行群體控制,但仍需人員操縱,因此培訓足夠且精通的操作人員至關重要。操作人力是否充足、熟練度是否夠高,將直接影響整體作戰效能。
原因是審計部最新決算報告指出,儘管軍方已成立無人機訓練中心,並計劃每年培養300位合格操作手,但今明兩年的接裝人力,需求將超過千位。目前,部隊訓練也面臨挑戰。以陸軍聯兵營監偵排的複訓時數來看,近三成未達標準,而夜航訓練資格取得的狀況僅有參訓者的六分之一。
林穎佑建議,或許可思考透過制度形成階梯式的鼓勵或限制,例如根據操控無人機類型的多寡給予不同等級的證照和加給。此外,大量無人機的保存與維修,也將成為國軍後勤的一大考驗。
的確,無人機的相應訓練規畫和維護,與籌獲同樣重要,而這些採購後的配套措施將直接影響預算效益和防衛戰力,絕不能簡單地以「買都買了」帶過。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