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兒女不婚不生「太自私」?選擇什麼人生是他的自由!丁菱娟:放下無謂期待,親子相處更輕鬆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作者 : 丁菱娟

圖片 : 丁菱娟提供、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不管我們的價值觀如何,我們的孩子就是在不同世代長大,他們也有自己的價值觀,只要不妨礙別人,我們就必須尊重,也必須學習——小孩長大就是「別人」,別人的事不要管太多,提醒無用就接受。

好友晶晶在LINE群組問大家一個問題,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我在修指甲的時候遇到一位太太,閒聊中她說女兒和女婿從男女朋友到同居都已經30多年了,從不婚不生到最後生了孩子,還是不結婚;一直等到孩子上了小學才結婚,結婚時都已經50多歲」。據聞他們兩個人都是高知識份子,收入也不差,就是不想要婚姻的束綁。

言談中,晶晶訝異這位太太似乎也不反對這個現象,因為沒有那份婚約也輕鬆,女兒不用去奉養男方父母。

晶晶聽完有些衝擊,她覺得這樣的思維很自私,雖然了解現在的社會現象是如此,但還是不太能接受,問道:「如果是你們的小孩的話,你們可以接受嗎?」

A同學說,「就算父母不接受又能如何,小孩會聽你的嗎?父母不接受等於跟自己過不去,我認為這位媽媽是聰明的,她能夠轉念或是接受所有的一切,是她聰明的智慧。」A同學一說完,晶晶陷入思考中。

世代價值觀不同,喜不喜歡都要接受

的確,不管我們的價值觀如何,我們的孩子就是在不同世代長大,他們也有自己的價值觀,只要不妨礙別人,我們就必須尊重,也必須學習——小孩長大就是「別人」,別人的事不要管太多,提醒無用就接受。

我們這一代戰後嬰兒潮的父母,面對現在小孩的生活模式,可能有很大的衝擊。在我們的價值觀裡,畢業後馬上投入職場,馬上賺錢養家用是必然,結婚生子也是必然的過程,好像這些都是無需考慮的必選題;生了小孩之後,又忙著培養教育下一代,讓他們吃好活好,把自己放到一邊,省吃儉用想為下一代生活更好。

但時代改變,新世代的思維及生活模式改變也是必然。他們選擇不婚、不生,很多原因是發現物價太高、買不起房,生活壓力大,覺得人生苦短,想及時行樂;覺得父母這一代一生勞苦,沒能好好享受實在不值得,因此不想複製父母的人生。

延伸閱讀:

到兒女家是作客,「別人家務事」就別管太多!丁菱娟:維持優雅高度不干預,親子皆大歡喜

我在想,若我生在這個時代,或許我也是這樣的想法。他們沒有錯,我唯一要提醒的是,新世代若無好的理財規劃,也沒有父母資助的話,要思考享樂人生至最後的水位夠不夠。

我們這一代的人生計畫永遠會考慮小孩,然而孩子的人生計劃裡大多沒有父母,不管你喜不喜歡、難不難過,都得接受。

他們選擇自己過人生的方式,是他們的自由,若用上一代的價值觀要求他們,是跟自己過不去。我們對他們有期望值,他們對自己也有期望值,只是雙方期望值不一樣。誰要求誰,誰辛苦,所以沒有要求的一方,才是對自己好的方式。

放下期望,親子關係更輕鬆

小孩長大之後他們就是別人了,別人的事少管,少插手,少擔心。不管他們做什麼事,那就是他們的事,他們得自己負責,我們不用煩惱,頂多幫幫他們的忙,但幫忙也只是量力而為,絕不是扛起責任。

但是要學他們永遠把自己放在最前面,誰也不用太黏誰,誰也不用要依附誰,我們幫小孩做的已經夠多了,對自己做的相對太少,學他們享受人生,我們必須比他們更懂及時行樂,因為我們的日子不多,強健自己的身體,有剩餘的錢要捨得花,對自己好。

現在正是我們好好善待自己的時刻,好好吃東西,好好運動,好好睡覺,好好旅行,好好去學才藝,好好對待另一半。總之以自己考量為中心,少想子女的事,多想自己的事。

放下對子女的期望,當小孩沒有父母的壓力,雙方關係反而輕鬆了。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驚愕老友驟逝,70歲老爸許願去南極!搭廉航、住青旅…父女壯遊14國

老後搬到花東?她長住1年夢醒離開:物價比西部高、就醫開車1小時…退休移居先考量4現實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媽媽餵聲明文「2刪3發」!扯2大奶粉品牌下水後 急開1新職缺找資深法務

三立新聞網
02

琵琶颱風凌晨生成!日本恐降暴雨 專家:未來可能還有颱風

CTWANT
03

衛生局出手了!網紅減重名醫10天奪2命...遭廢執照、安泰外科停業3個月

太報
04

琵琶颱風成形!今全台高溫上看35度 午後西北雨恐開炸

民視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