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當建築向梯田彎腰,越南最新「木江界悅柳」,用竹子寫下一首獻給山谷的詩

旅讀

發布於 1天前 • https://orstyle.net/article-d0307/

位於越南北部的木江界縣,四周環繞層層稻田與雲霧繚繞的山巒,坐落於海拔一千公尺的高度,木江界悅柳酒店(Garrya Mù Cang Chải)正式啟幕,並以全球規模最大的竹構度假村姿態亮相。這座度假勝地結合沉浸式康養體驗、在地文化精髓與靜謐的奢華氛圍。作為悅榕集團旗下悅柳(Garrya)品牌在越南的首個項目,酒店位於被列為國家遺產景觀的老街省境內,同時也是木江界地區首度迎來的國際品牌度假酒店。

木江界悅柳酒店由越南知名設計事務所 LG Architects 規劃打造,設計靈感深植於在地文化傳統,以竹材作為主要結構,象徵越南民族精神,同時融入赫蒙族(H’Mong)特有的織錦圖紋,體現當地工藝特色。這片土地與赫蒙族世代相依,他們亦是塑造木江界梯田景觀與生活方式的重要群體。整體建築以流暢的竹構設計與自然地勢相呼應,讓賓客可自天花至地板縱覽山谷與梯田全景;而隱於雲霧間的別墅,更營造出與天際相連的感受。度假村共設有 110 間客房、套房與別墅,皆貫徹品牌「簡約之美」(beauty in simplicity)的理念,透過專屬康養空間、面向山谷的露台與自然通風設計,完整呈現靜謐自然的氛圍。

「我們的初衷並非僅僅打造一處隱逸的度假場所,而是希望創造一個能讓群山自己述說故事的空間。」木江界悅柳酒店總經理 Thinh Phan 表示:「從建築設計到賓客體驗,每一個細節都與這片土地及其文化傳承緊密相連。度假村不僅是一處奢華的休憩之所,更是一個文化交流的目的地。在這裡,旅人能放慢腳步、傾聽內心,並重新與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物建立連結。」

山之覺醒:全境養修之旅

木江界悅柳酒店全新推出「山之覺醒 Awakening in the Mountains」多日康養旅程,以周邊山谷的自然律動為靈感,協助旅人溫和調整身、心、靈的平衡。此旅程結合整體療癒實踐、滋養膳食與在地文化體驗,為賓客打造沉浸式養修時光。方案提供 4 天 3 夜(1,015 美元起)與 6 天 5 夜(1,821 美元起)兩種選擇。

賓客的一天自晨間呼吸練習與花園中的接地儀式(grounding rituals)展開,隨後可前往 8LEMENTS 水療中心的養生空間,延續身心焕新的步調。中心內設有熱療池、冷浸池與體驗式淋浴所組成的循環療程,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釋放緊繃,並搭配紅外線桑拿帶來深層的溫熱療癒。

在整段養修行程中,賓客亦能體驗多元修習,包括水中瑜伽、脊柱伸展、慈悲冥想(Compassion Meditation)及天然排毒課程,透過動靜並行達致平衡。度假村亦特設戶外冥想空間與引導式冥想活動,為靜觀與自省提供停歇、思索,並重新與高原律動相連的專屬場域。

餐飲體驗同樣展現細膩巧思。全日制餐廳 Refresh 以當地時令食材為基礎,呈現以植物為主的康養料理,兼具滋養與地方風味;Charcoal Grill 則以火焰烹調手法結合在地飲食文化靈感,營造私密而獨特的用餐氛圍。

文化體驗則貫穿整段旅程——從織錦編織工坊、草本工藝課程,到由村民帶領的健行之旅與赫蒙族社群故事分享會,皆讓賓客得以貼近在地文化與生活智慧。度假村以尊重與珍視的態度,邀請旅人以共融之心,深入感受並參與這片土地的傳統與精神。

自河內出發,約六小時的風景車程即可抵達木江界悅柳。這裡不僅是一處隱身山間的靜謐度假地,更是探索越南文化靈魂的入口。度假村鄰近 Mam Xoi Hill、Khau Pha Pass 與木江界竹林等地標景點,邀請旅人與大地脈動共鳴,走進在地傳統,體驗一種更緩慢、更專注的旅行方式。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旅遊相關文章

01

台灣高端旅遊史上第一次!麗池卡登「海上超跑級」郵輪確定抵台,從基隆港就能登上移動的美術館!

旅讀
02

超可惜 大武之心南迴驛站店家多撤走超冷清

自由電子報
03

18萬株向日葵花海搶先拍!5大美拍亮點最新花況市區必訪花景

景點家
04

誠品週年慶滿千送百Potato Corner薯條100新櫃進駐!午夜音樂會電影馬拉松登場

景點家
05

釜山旅遊強勢竄紅!蒐羅5大熱銷飯店,CP值破表,每人每晚最低千元有找!

旅遊經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