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搭捷運職業病大爆發 劉慶豐親自感受改進車廂缺點
桃園市捷運綠線日前進行動態測試,緊鑼密鼓力拼明年年底通車。桃園市捷運工程局長劉慶豐,則用自身搭乘捷運的經驗,微調修正車廂內的乘坐、進出動線、動態資訊以及色彩視覺的感受。劉慶豐說,可能是職業習慣,他到任何地方搭乘捷運,都會注意細節回來和同仁討論,期望將最佳的搭乘環境帶到桃園捷運中。
劉慶豐表示,因為住在台北,每次搭乘捷運時都會職業病大爆發。看見民眾站在門口不往內部走,就會思考為何造成大家都堵在門口?看見車廂內部的桿子也會不自覺地去比較優缺點。他說有一次到高雄搭乘捷運,發現椅子的設計有問題,坐下去人會往前滑動,必須要靠雙腳支撐才能做好,對於年長者和嬌小的女性來說十分的吃力。他將這個親身的感受帶回捷工局和同仁們討論,針對座椅的弧度和高度要求廠商務必要符合人體工學,讓乘坐的感受更好。
另外針對車廂的寬度,劉慶豐說北捷木柵線只有2.56公尺,桃園捷運綠線的車廂的寬度則是3.03公尺,相當程度的提升了乘坐舒適度,也讓民眾上車後,有更大的空間向車廂內移動,而不是像以往都堵在門口。
劉慶豐指出,在交通部還未正式使用「優先席」的名稱前,桃園捷運已經將原本的「博愛座」更名為「優先席」了。劉慶豐強調,「優先席」是開放給所有有需求的民眾,將適用範圍更加擴大來讓所有乘客感受到「優先席」的友善。同時,桃園捷運也首先將「優先席」的座位顏色做出反轉,以往「博愛座」顏色較深的傳統也從此打破,桃園捷運的「優先席」將以比普通座位更淡雅的顏色現身,讓大家感受到「優先席」的活潑和輕鬆。
另一個變革就是車廂內的動態資訊系統,劉慶豐說,傳統的動態資訊系統通常只顯示三站的內容,本站、上一站和下一站,這次桃園捷運以長條式的螢幕來顯示整條捷運停靠的車站,民眾一目了然就知道還有幾站才是自己的目的地。
劉慶豐最後強調,用親身的感受去理解民眾搭乘時所遭遇的問題,比起在辦公室與一群工程師紙上談兵更能實際地的解決難題。所以他經常將搭乘時發現的細節,帶回局裡和同事討論解決的方案,希望未來桃園捷運綠線通車之後,民眾搭乘的感受能夠更好、更便捷。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