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神社損害嚴重 台日匠師協力修復完成
1918年落成的新竹神社,是台灣現存社格最高的神社,但因年代久遠且歷經天災地震,建物損害嚴重,新竹市政府30日特別舉辦「市定古蹟新竹神社殘蹟及其附屬建築第1期修復工程」台日交流活動,邀請日本匠師及古蹟修復專業顧問團隊來台指導,期盼共同修復新竹市的文化資產。
市府指出,新竹神社自1918年落成,1942年升格為國幣小社,是台灣現存社格最高的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為警備總部、大陸人民與外國人收容所、專勤隊使用,在收容所搬遷後歷經天災地震、樹木倒伏,建物現況不佳且損害嚴重。
新竹神社過去出自日本宮大工等級匠師所建築而成,是台灣少數擁有神樂殿、繪馬殿的神社,也因此增添修復上的挑戰與難度。
由於新竹神社對於地方史乃至台灣史上,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市府積極規畫修復與活化工程,希望藉由參與神社古蹟修復的台日團隊,讓跨越時空的歷史資產有機會再現,為竹市的歷史與文化再次注入新活力。
文化局表示,此次交流活動,市府委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副教授李長蔚所率領的專業團隊,協助邀請日本宮大工前田世貴、瓦作匠師山本正道,以及古蹟修復專家顧問團隊等,共計6位專業人士參與交流。
文化局說明,國幣小社現況僅剩社庫、神樂殿、社務所及齋館、繪馬殿4棟尚存,但因修復困難度較高無法一步到位,市府採納文資委員的審查意見,第1期修復工程先針對神樂殿、社務所及齋館、繪馬殿的解體調查,且於修復階段須有日本宮大工等級匠師協助參與。日本匠師及修復團隊此行來台,便是為了協助釐清修復細節,以奠定後續修復工程的專業基礎。
工務處指出,新竹神社修復工程分3期進行,第1期修復工程經中央補助加上自籌款項,總經費約4500萬元,工程已於2024年10月起執行至今,目前進度已達50%,預計2026年4月即可完工。未來市府會確實把關施工品質,並持續爭取2、3期修復經費,並讓工程如期如質完成。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