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西部暴雨愈下愈大?東部降雨卻愈來愈少?9張圖表從台灣百年降雨變化看極端氣候影響

少年報導者

發布於 18小時前 • (諮詢專家/羅資婷、陳孟詩;文字/吳冠伶;設計/黃禹禛;數據分析/黃靖緯、簡毅慧;核稿/楊惠君;責任編輯/王崴漢)
(插畫/黃禹禛)

進入夏季,颱風、西南氣流、午後雷陣雨等豪雨接連來襲,雲嘉南地區近日受颱風外圍環流帶來的雨勢影響,淹水災情不斷,7月29日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縣市甚至宣布停班停課。

《少年報導者》整理台灣百年來的氣象數據,以9張圖卡告訴你,台灣暴雨愈來愈強、發生頻率愈來愈高,但旱災的機率卻沒有降低,降水分布地區東、西部呈現兩個極端世界,這些數據變化背後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暴雨發生頻率愈來愈高

今年(2025)夏至後,氣溫開始飆升,午後雷陣雨也明顯增加;受颱風、對流旺盛、西南氣流等影響,中央氣象署7月分幾乎天天發布*豪大雨特報

29日因颱風外圍環流帶來的豐沛水氣,豪大雨特報遍及全台16縣市,其中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也宣布*停班停課。連日大雨已對雲嘉南地區造成嚴重災情,重災戶的家具泡在一片汪洋中、牲畜受困、區域停電,需要出動國軍救援。

*豪大雨特報:截至7月29日,僅7月13、14日未發布豪雨或大雨特報。

*停班停課:依《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規定,停班停課標準為颱風暴風半徑於4小時內可能經過地區,其平均風力可達7級以上或陣風可達10級以上時,或未來24小時累積雨量預測達山區200毫米及平地350毫米。

除了發布豪大雨特報,目前氣象署也針對大雷雨提供示警,並以細胞簡訊讓民眾即時留意防範。(圖片取自「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網站)

大雨、豪雨特報標準是什麼?

中央氣象署觀測或研判未來有豪大雨發生的機會時,會適時發布「大雨特報」或「豪雨特報」,後者又進一步分為豪雨、大豪雨、超大豪雨。除了通報各防救災單位,也透過傳播媒體提醒各界注意防範,讓大家了解所在地方發生不同等級雨量時,可能出現的天氣現象及災害,提高大家對災害的警覺性。

以下為豪大雨特報對4種強降雨的定義:

🟡大雨:24小時累積雨量達80毫米以上,或時雨量達40毫米以上。

🟠豪雨:24小時累積雨量達200毫米以上,或3小時累積雨量達100毫米以上。

🔴大豪雨:24小時累積雨量達350毫米以上,或3小時累積雨量達200毫米以上。

🔴超大豪雨:24小時累積雨量達500毫米以上。

近年來,雨下得愈來愈極端,從台北和高雄的降雨狀況也可一窺端倪。氣象署氣候預報科科長羅資婷接受《少年報導者》採訪時指出,觀察1960~2023年每小時雨量資料,台北、高雄測站的強降雨發生頻率,時雨量10毫米以下的「小雨」明顯變少,但超過40毫米以上的「大雨」卻愈來愈頻繁,而且高雄比台北更顯著。

以達到氣象署「大雨特報」、時雨量超過40毫米以上的大雨頻率來看,北、高兩地在1994~2023年間均較1960~1989年成長。高雄地區時雨量超過40毫米以上在1960~1989年間,只出現過52次;1994~2003年已有93次,大增78.85%;台北地區也由67次增加到76次、成長13.43%,代表大雨比過去更加常見、降雨強度亦增加。

羅資婷說,他們進一步觀察這些大雨發生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午後雷陣雨。台北有超過一半的降雨類型與其相關;高雄地區除了午後雷陣雨,還受到西南風及南風雲系、颱風等影響。

暴雨威力愈來愈強

降雨強度的變化,不只反映在最近30年的短延時強降雨。如果把時間拉長到百年的尺度來看,取出全台每年雨下得最多的一天出來比較,共有59年達「豪雨」等級、也就是日雨量超過200毫米,且百年來呈現增加趨勢。

進一步放大到*年最大單日降雨量超過300毫米的極端降雨類型,進入21世紀後,2001~2023年已有3年出現,但在1911~2000年這90年間,也不過才有2年發生。

*年最大單日降雨量:每年最大一日累積降雨量,單位為毫米(mm)。

氣象署海象氣候組副組長陳孟詩分析,降雨增強的原因和全球暖化脫不了關係。由於氣溫每上升1℃,大氣裡可以容納的水氣會增加7%,所以當暖化程度變高,大氣中含水量更多,下來的雨就容易變大。

陳孟詩指出,包含夏季午後雷陣雨、颱風、梅雨等,出現強降雨的頻率都在增加;而且台灣降水增強的幅度,其實比全球來得劇烈。

隨著暖化加劇,全台各地年度最大的日降雨強度朝增強發展。此外,科學家從全球暖化的情境去推估,這樣的情況在未來會愈來愈顯著,如果在暖化最嚴峻的情境下,意即全球較工業化前增溫4℃的話,台灣西部沿海地區的極端暴雨強度將增加近30%;保守估計,若只增溫1.5℃,增幅則約3%。

東部愈來愈乾、西部愈來愈濕

除了下雨的強度和季節極端化,還有一項我們體感比較難察覺的改變,那就是降水的空間分布──花東地區愈來愈乾、西部的雨量卻增加了。

從數據上來看,過去30年來,花蓮和台東測得的年雨量,分別減少4.28%、6.92%;位於台灣西半部的台中、台南測站,同時期卻增加了10.42%與5.39%。

為什麼會這樣呢?

陳孟詩指出,影響降雨的因素非常複雜,花東地區的年雨量出現減少趨勢,原因可能和熱帶擴張有關。

熱帶範圍擴大主因為地球暖化,由於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驅動了全球氣候變化。但這和花東的降雨有何關連呢?原來,當地的雨水主要來自颱風季,而颱風就好發於熱帶地區的海面,台灣又是位於熱帶與亞熱帶的交界處,所以當熱帶範圍開始往北延伸,颱風位置偏北的機會便增加。

因北半球的颱風呈逆時針旋轉,相較從台灣南方西行通過的颱風,雨水會下在首當其衝的花東,那些北轉的颱風經過台灣東部海面北上時,部分風雨受中央山脈的地形阻擋,才能到達背風面的花東地區,帶來的雨量就比較少。

另一方面,台灣西部沿海地區雨量逐漸增加的原因,除了颱風北移,還和季風有關。陳孟詩表示,西部地區的降雨有不少是受到西南季風的影響,然而,全球暖化造成地表風速下降、*季風減弱,近年來,可以吹比較遠、進入山區下雨的風減少了,變成只能來到西部沿海地帶,當地整體的降水也因此開始變多。

*季風減弱:全球暖化的情況下,中高緯度的增溫速度比熱帶要來得快,當兩極和赤道之間的溫差縮小,大氣環流也隨之減弱。

全年雨量卻未顯著增加

暴雨增加了,那麼每年累積的雨量會更多嗎?未來我們是否可以比較不擔心缺水了?事實上,雨雖然在短期內變多了,但當乾旱的季節來臨,天氣卻是更乾,因此整體來說降水愈來愈集中在雨季,全年雨量平均下來並沒有特別明顯變多。*六大百年測站近30年(1995~2024年)的平均年雨量為1,952毫米,與再往前30年(1965~1994年)的平均值相比,僅增2.35%。

*六大百年測站:中央氣象署設站時間最長的6個百年氣象測站,包括台北、台中、台南、恆春、花蓮及台東測站,其測得氣象數據常用於討論台灣氣候長期變化趨勢。

台灣的雨季主要落在5月至9月,這段期間有許多梅雨及颱風,帶來豐沛的雨水;而10月到隔年4月,除了東北季風的迎風面有較多雨水,其餘地區都屬於乾季。

根據國科會與環境部發布的《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當全球暖化程度上升,「乾季愈乾、濕季愈濕」的趨勢將變得明顯,整體降雨時間愈來愈不平均。

若觀察空間分布還會發現,台灣乾季時花東地區可能比現在更乾、濕季時西部沿海將更多雨。透過電腦模擬全球增溫4℃的情境,台灣東半部乾季的雨量將減少約1成,濕季時西部沿海雨量則將增加超過5成。

「不下雨」的日子變長,21世紀已有兩年連續乾旱超過50天

2021年初台灣發生「百年大旱」,因為前一年的雨情不佳,水庫蓄水量拉警報。缺水對生活帶來的不便讓民眾相當有感,部分地區實施限水,西部多處農田停耕,農損超過5億元。

如上圖所示,我們統計過去百年來「每年連續不下雨的最長日數」,並按照時間序分析,可以看到呈現上升趨勢。氣候變遷下,台灣極端氣候愈來愈顯著,在暴雨天數和強度增加的同時,「不下雨」的狀況也愈來愈常見,甚至在21世紀後,不過短短23年間,已出現兩次連續無雨日超過50天的年分,等同於1911~2000年這90年間發生的次數。

乾旱的狀況不只是現在進行式,未來發生的頻率也會增加。科學家從台灣未來氣候模擬的結果發現,每年各地連續不降雨的時間將延長,而且情況與暖化的程度呈正相關,在全球增溫4℃的情境,全台每年最大連續無雨日數平均將增加13.76天;增溫1.5℃的話,則會增加4.64天。

身在台灣的我們,將如何面對愈來愈長的旱季、有效地調配蓄水,已成為十分重大的挑戰。

面對降雨時、空分布更加不均的未來

愈來愈極端的氣候型態,是全球暖化下的趨勢,也是全人類需共同承擔的議題;對台灣來說,不僅氣溫變熱,降雨的影響也很大。透過數據可以觀察到,暴雨強度增加、乾旱時間拉長、乾濕季愈來愈顯著,以及東西半部雨量增減等現象都持續進展中。即使如此,總雨量卻沒有出現特別的變化趨勢,也就是說,和過去相比,同樣多的雨水,落下的時間、空間都更加不平均了。

針對氣候變遷,我們可以做的,不僅是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以減緩暖化速度,也要找到適應自然變化的生活型態,對目前環境的劇烈變化評估可能風險、規劃應對措施。陳孟詩舉例,有些地區曾多次因地震、颱風坍方,代表這裡地質脆弱,容易被天災影響,在進行國土規劃時,「是不是就不要去做任何的建設、把土地還給自然?」此外,面對愈來愈長的旱季,提前備好民生用水;又或是在降雨增強的情況下,針對脆弱地區加強防洪,這些都是與地球好好共存的方法。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豪雨轟炸中南部

受低壓帶與西南風影響,雲嘉南地區昨晚起雨量持續飆升,週五前都不能掉以輕心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中南部注意!白鹿颱風最快明生成 週末雨勢恐再加劇

自由電子報
02

北部也下雨了!全台18縣市降雨警報 南部豪雨持續炸

自由電子報
03

暴雨還要下5天!「這天」起轉酷暑 氣溫高達38度

CTWANT
04

致災性條狀回波 暴雨至下週2/彰化芬園道路遭大雨沖刷「淘空崩塌」 村長:差30秒就沒命

鏡新聞
05

台中人小心!千條毒蛇闖入生活圈 2犬遭龜殼花、雨傘節咬死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29

駿
所以我們政府計畫呢 等死呢?
16小時前
國 懋
〔人不照天理,天不照甲子〕草包惠帝剛愎自用,擇惡固執。見棺材不掉淚,到黃河心不死。浪費國家資源展現草包惠帝的蠢度。〔民主國家不是多數說了算〕〔表決不是多數贏就可以,不是哦!〕。
16小時前
盡人事 聽天命
@台灣社恐人: 台灣官員的學歷越來越低! 二:清潔隊的學歷越來越高! 三:國中沒畢業的當數位部長! 四:高中畢業的當勞動部長! 五:沒當過兵的當國防部長! 六:沒經濟學位的當經濟部長
16小時前
Eagle
這對賴有比823大罷免重要?
16小時前
楊秉融
很明顯啊~當政者賴皮狗無能又壞心~幹盡壞事~上天怎麼能不降災?
16小時前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防護不可少」災後清理安全第一 高雄秀傳提醒兩不原則防範類鼻疽

勁報

海科館推出《碳索海洋-平衡與永續》特展 一窺碳匯與珊瑚奧秘

桃園電子報

竹縣警局卸、新任局長交接 林建隆宣誓就職

台灣好新聞

無國界醫生 巴勒斯坦社區長期不安與恐懼

TCnews 慈善新聞網

國家警報響了!豪雨特報「高屏一片紅」 大雷雨狂炸9縣市

CTWANT

高雄煉油廠婦女會愛心送暖臺中市身心障礙者福利關懷協會 用行動溫暖弱勢心靈

中華日報

黑煙竄天!平鎮資收場遭惡火吞噬 桃消持續搶救中

桃園電子報

只花650元爽中9億!16年前大樂透得主現況曝光 靠理財創造第二人生

鏡週刊

桃療推廣健康飲食 員工親手製作「減糖涼麵」

台灣好新聞

台中通下載里程碑萬人按讚 上萬則留言搶日本商務艙大獎

台視

台16線水里至集集段邊坡坍方搶通 中午恢復雙向通車

中廣新聞網

花蓮縣環境教育推動循環經濟 打造教育綠據點

觀傳媒

張家碩接任興華中學校長 聚焦AI素養與品格教育

觀傳媒

「2025花蓮FUN暑假」進入倒數 水上活動人氣爆棚星空煙火秀壓軸登場!

觀傳媒

雨神北上開炸到這天!準颱風「白鹿」恐加劇中南部雨勢

民視新聞網

加熱菸有條件通過 拒菸聯盟至國健署陳抗(2)(圖)

中央通訊社

阿伯突下車!詭異對前車「下跪磕頭、鑽車底」 結局竟反轉超暖心

三立新聞網

加熱菸有條件通過 拒菸聯盟至國健署陳抗(1)(圖)

中央通訊社

綠蠵龜捲螺旋槳慘死 小琉球海巡親送最後一程

民視新聞網

雲林縣警局局長今交接 黃富村接任展現新氣象

觀傳媒

張嘉郡籲儘速因應關稅壓力 守護農民與中小企業利益

觀傳媒

高榮南院動物輔助療法 病人獲得平靜與力量

青年日報

海軍士官母親因病離世 臺東軍人服務站弔唁關懷

青年日報

增誘因加速台南災後房屋修繕 政院多補助尾款2萬元

自由電子報

「超商25元飲品」掀代購潮!陸客來台瘋搶 淘寶賣91元薛爛

TVBS
影音

彰化芬園道路遭大雨沖刷「淘空崩塌」 村長:差30秒就沒命

鏡新聞影音

移民署台中二站迎暑期實習生 金門大學生化繁為簡便民眾

台灣好新聞

神奇毛毯竟能壯膽?紐芬蘭犬超級反差萌引網熱議!

火報

就是愛睡覺!賴床巴哥犬睡了一整天 網友笑稱:根本是我

火報

天要塌下來了?愛看電視貓發現螢幕不見秒露悲傷神情

火報

台灣美食展登場 美食攤位湧人潮(圖)

中央通訊社

中秋、雙十連假離島航線 17萬張機票4日起開搶

CTWANT

書街閱讀 x 好禮雙享!重南書街消費滿額抽好禮

中華日報

自己掉的毛自己穿?女子將愛犬毛髮編織成保暖衣物!

火報

高榮臺南分院喜現治療犬安寧病房照護添溫情

勁報

評議中心「勇闖金銀島」線上活動開跑 等你來尋寶

台灣好新聞

傳端4000億美元換更低關稅!賴清德致歉「基於保密協議」 網質疑1點:黑箱?

CTWANT

台灣美食展 農業部推在地美食(2)(圖)

中央通訊社

台灣美食展 農業部推在地美食(1)(圖)

中央通訊社

蘆竹區公所表揚42位模範父親 向無私奉獻致敬

桃園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