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食品業靠海苔突圍永續競爭!從零食到碳匯的產業轉型路
撰文=編輯部
長期以來,韓國以高品質乾燥海苔穩居全球市場,然而,這種被譽為「黑色半導體」的海藻,其潛力早已超越餐桌。在對抗氣候變遷的全球行動中,韓國正積極推動以海藻為核心的藍碳策略,試圖讓這片「黑色森林」成為碳匯新武器。
韓國藍碳行動:打造海底森林,邁向國際認證
作為全球第三大海藻生產國、最大海苔出口國之一,韓國正將重心從食品用途擴展至環境效益,透過政策推動「海洋森林」建設,在海底培育高密度海藻生態系。根據韓國水產資源公社(Korea Fisheries Resources Agency)資料,自2009年以來,韓國已建置超過347平方公里的海洋森林,每年可吸收約11.7萬公噸二氧化碳。
海洋水產部(Ministry of Oceans and Fisheries)設定藍碳吸收量的國家目標:到2030年達成107萬噸,2050年進一步提升至136萬噸。該部門強調:「海洋森林過去被視為海洋生物的棲地,如今其碳吸收能力已廣受認可,未來將積極爭取國際藍碳認證,以強化其在氣候減緩中的角色。」
目前,海藻已符合聯合國公認藍碳生態系統六項標準中的五項,但尚未被正式納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制定的碳盤查與交易體系。IPCC目前僅列紅樹林、鹽沼與海草床為官方藍碳生態系統,韓國則致力於推動海藻納入其中。為此,韓國國立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所(National Marine Biodiversity Institute of Korea)將於2028年前設立藍碳研究中心,提供所需的科學依據與制度支撐。
NASA與ARPA-E參與合作,莞島成為藍碳示範區
韓國最大海藻生產地、全羅南道莞島郡(Wando-gun)正成為全球藍碳政策焦點。2024年11月,莞島郡政府拜訪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就推動海藻藍碳認證進行工作層級會談。NASA早在2021年便釋出莞島海域衛星圖像,並稱讚該地的永續養殖為「基於自然的碳移除典範」。莞島郡郡長申宇哲(Shin Woo-chul)指出:「我們請求NASA協助強化莞島海藻養殖的全球能見度,並爭取納入藍碳認證體系。」
同時,莞島郡政府亦與美國能源部下屬高等研究計畫署能源局(ARPA-E)展開合作,參與一項延續至2029年的韓美聯合專案,目標是開發大規模生物質與藍碳發展的離岸海藻養殖系統。該專案預期將加速科學認證過程、強化政策發展,為其他國家提供實證基礎。
海苔產業的氣候韌性轉型:陸上養殖成關鍵解方
除了作為減碳工具,海藻產業亦面臨適應氣候變遷的迫切需求。韓國海域過去55年海水表層溫度上升1.36℃,造成收穫期縮短,尤其在2023年,全羅南道海苔產量年減15%,對當地漁民與產業造成衝擊。為因應氣候變遷,韓國政府正積極推進「陸上養殖」(land-based cultivation)技術,透過模擬海洋環境的人工設施,提升海苔產業的穩定性與韌性。
2025年5月,海洋水產部核准由全羅南道高興郡公所、多所大學與民間企業組成的聯盟,啟動一項國家級陸上養殖技術專案。該計畫總投資額為350億韓元(約2520萬美元),預計至2029年完成,重點為開發可全年生產的高品質海苔品系,並建立標準化、可控的養殖系統。
食品巨頭進軍新型養殖:Pulmuone、CJ與Daesang展現產業推力
面對氣候變遷對傳統海藻養殖環境的衝擊,韓國多家食品與生物科技大廠已開始將資源投注於陸上養殖系統的開發與商業化,視其為下一波產業升級的關鍵。
其中,Pulmuone是最早投入陸上海苔研究的企業之一。早在2021年,公司便建立起一套模擬海洋環境的生物反應器系統,進行海苔的室內養殖。這些反應器能精準控制水溫、鹽度、光照與營養供應,排除氣候與海洋變數對產量與品質的影響。
Pulmuone目前每月生產10公斤海苔,作為試驗性產出,並規劃於2027年前推出第一波陸上海苔產品,主打「調味海苔」等具市場潛力的即食品項。Pulmuone 表示,該系統不僅有助於品質標準化,也符合該公司在健康與永續食品領域的長期發展戰略。
另一家食品龍頭CJ CheilJedang則於2023年取得專門針對陸上養殖開發的海苔品種,並著手建構具規模化潛力的技術流程。CJ計畫於2028年前完成技術成熟與商品化目標,並視此為拓展新一代永續農業模式的重要試點。該公司亦強調,陸上養殖具備整合AI控制、生物感測與循環水系統的潛力,未來可望與其既有的發酵與植物蛋白業務形成協同效應。
Daesang也在2023年啟動陸上養殖的試點專案,並已成功培育出達到可上市規模的海苔產品。該公司表示,透過在受控環境中進行種植,能顯著減少病害風險與氣候變異造成的產量不穩問題,並有助於全年穩定供應,有利出口與大宗採購市場。
三家公司皆指出,雖然陸上養殖仍面臨初期投資高、能源成本與規模化挑戰,但長遠來看,其所帶來的氣候韌性、生產標準化、土地利用效率提升與產品差異化潛力,將使其成為主流生產模式的有力競爭者。這波由民間企業主導的技術投入與產業轉型,為韓國整體海藻供應鏈的未來帶來更強韌的成長引擎。
從碳中和到糧安科技,韓國海藻產業成全球永續典範
韓國的海藻產業轉型正在同步邁向兩大目標:提升全球市場競爭力與強化氣候對策角色。透過海洋森林建設與藍碳研究制度化、推動可控環境下的陸上養殖,韓國不僅正建立一個更永續的產業結構,也為全球海藻經濟與氣候韌性農業提供值得借鏡的模式。
特別是透過與NASA與美國能源部的合作,韓國正深化其在藍碳技術與政策上的國際影響力,並朝向建立以科學為基礎的海藻碳信用體系邁進。隨著海苔產業進入新世代,這項「來自海洋的綠色經濟」將持續在全球永續舞台上發揮重要作用。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含特殊藻藍素的「藍藻」有何功效?為何被稱為「太空時代的明日之星」?
▶全球首款「吃海藻的牛」牛奶上市!牛屁溫室氣體少了25%
▶全素者別被騙!吃海藻無法攝取足夠的維他命B12
參考資料
▶The Korea Herald,Seaweed-based climate strategy tackles two goals: carbon absorption, climate-resilient agriculture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