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職業 認識"兒童醫療輔導師"
兒童友善醫療,在國外行之有年,有不同發展形式,如音樂、藝術、輔導,目的都是讓病童在就醫過程,多分安心,減少恐懼、焦慮,在台灣,也有不少醫療院所,加入推動行列,而背後推手是"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2002年創辦至今,在全台醫療院所,如台大、馬偕等等,打造孩子友善空間,也媒合兒童醫療輔導師、創造性藝術治療師,進入醫院服務,像是李冠葳,先後在台大、台北馬偕,服務,擁有十年的兒童醫療輔導師資歷,是病房中溫柔而堅定的身影,雖然現在兒童友善醫療路上,還是面臨不少考驗,期待更多人加入,讓孩子們,更勇敢面對醫療挑戰。
就像走進童話世界,醫院空間,一改冷冰冰白色,多了色彩,這裡是專為小朋友們,打造的天地。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兒童醫療輔導師 李冠葳:「經過兒童醫療輔導的陪伴,大概一兩個月之後,他們(病童)可以變成很勇敢地,願意走出病房 進到治療室裡面,然後願意自己主動把手伸出來,然後說我可以打針囉 我準備好了。」
友善環境、提供醫療照顧,但礙於人力不足,只能專注疾病治療,兒童醫療輔導師的存在,正好補上缺口。
「醫生我等很久了,你可以開始了嗎 (可以可以)。」
但起源於美國,國外早就行之有年的”兒童友善醫療",在台灣卻面對,缺乏資源,未制度化、認證難度高、缺乏工作機會,種種考驗。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共同創辦人 陳淑姿:「做一個治療 不是只有醫療,而是一個全人的照護,就有點你心靈上也是要照顧,心靈帶動生理,不管他未來的走向是會完成(治療),還是不完成 但是他都是一個,比較正向 比較陽光的,在這個(治療)環節裡面。」
背後推手,是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共同創辦人陳淑姿,過去兒子罹患白血病,體會缺乏友善醫療,所需要經歷的精神考驗,在2002年創辦基金會,如今、20多年來,在全台醫院,不只打造友善空間,更媒合醫院與兒童醫療輔導師、創造性藝術治療師,在醫院駐點服務。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共同創辦人 陳淑姿:「(治療師與輔導師)會聽他(病童)說什麼,或是給他一個選擇,他可以做什麼,那我覺得 孩子在那個當下,可能他有了自己,我自己想 他可能自己有存在的感覺,所以他們會變得比較輕鬆。」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兒童醫療輔導師 李冠葳:「最辛苦的不是和他們,去建立關係這一塊,是看到他們真的很辛苦,很努力地在治療了之後,然後沒有辦法有很好的結果 。」
或許推動兒童友善醫療,路還很漫長,但讓病童們,願意伸出手、彼此信任,無疑是對家屬與治療師們,注入強心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