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從更生到重生 社會接住他的一份溫暖
記者翁正杉/整理 每個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都曾經站錯方向,但只要轉個彎,依然可以找到回家的路。
阿德(化名)用62歲的第一份正當工作,走出了過去20多年進出監獄的輪迴,也讓我們重新思考:社會的包容與接納,正是改變一個人的契機。
曾經的阿德,少年時因身材瘦小遭霸凌,年少輕狂選擇走上江湖,刀光劍影、打打殺殺,最終淪為法律的階下囚。
幾度進出牢獄,換來的卻是親人離世、手足決裂、身心俱疲。
直到去年底,阿德再度出獄,卻無家可歸,右手傷殘、無一技之長,未來似乎走到盡頭。
但就在此時,台灣更生保護會宜蘭分會、人安基金會羅東平安站,接住了他。
透過轉介,阿德有了遮風避雨的住所,站長張家祥的關懷如同一盞燈,照亮了這段崎嶇的歸途。
他開始當清潔工,靠自己的雙手賺得人生的第一份穩定薪資。
那份腳踏實地的踏實感,讓阿德第一次有了「我也可以過得好」的感受。
宜蘭地檢署檢察長王以文親自前往平安站關懷,給予阿德支持與鼓勵。
他說:「法律之外,更要有社會的溫度。
只要願意改變,就值得我們一起扶一把。
」這份柔性司法的實踐,不只是制度的運作,而是社會共好最直接的見證。
阿德的努力也被肯定,他已穩定就業超過3個月,領取第一筆9,000元的就業獎勵。
只要再持續努力,還有更多支持與鼓勵等待他。
更生保護不只是口號,而是用真心與制度為基石,讓每一位曾經迷途的人都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人安基金會羅東平安站就像是一個沒有血緣的「家」,它證明了「家」不一定是原生家庭,而是有人願意接納與陪伴的地方。
主委王信豐感慨:「他以前做了很多事讓家人、社會失望,但他還是渴望有家,而這裡,正是他的家。
」 阿德的人生提醒我們,錯誤不該成為一輩子的標籤,只要社會多一點包容與關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
更生保護會宜蘭分會:(03)925-2346陪一個人走回來,可能就是他重生的開始!
★立即關注《宜蘭新聞網》Line官網!宜蘭在地新聞訊息不漏接!★
顯示全部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