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醫美整形常見麻醉!靜脈麻醉是什麼?敷麻藥不一定安全?

美醫誌

更新於 05月09日01:47 • 發布於 05月09日01:35

隨著醫美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人選擇透過醫美療程來進行保養,然而我們可能往往只注重療程可以改善的膚況、恢復期的時間或價格的合理性,因而忽略了「麻醉」在醫美療程中的重要性。許多療程會搭配不同程度的麻醉來減輕疼痛,使過程更加舒適,但如果忽略麻醉的風險,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併發症,甚至影響自身的生命安危,因此療程前一定要與專業醫師充份溝通,並告知個人過敏史、慢性病與用藥情形,趕快把這則報導收藏起來,了解麻醉注意事項,確保美得安全又放心。

麻醉並非只是簡單的止痛過程,若使用不當,可能會引發過敏、併發症,甚至影響生命安全。因此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並在專業醫師的監督下進行,是確保安全的重要關鍵。麻醉專科醫師程志軒表示,醫美療程的麻醉方式主要依據療程的侵入程度、疼痛感與施作範圍來決定,大致可分為敷麻藥、局部麻醉、靜脈麻醉與全身麻醉,不同的療程適用不同的麻醉方式,選擇時應考量施作範圍、手術時間長短及個人健康狀況等因素,由專業麻醉醫師進行完整的規劃。

一、敷麻藥

敷麻藥主要是將含有局部麻醉成份的藥膏塗抹於表皮或黏膜,減少療程帶來的不適感,適用於小範圍的治療,例如雷射療程、皮膚注射、微創手術等。由於麻藥成份可能對眼睛造成刺激,因此應避免接觸眼睛,需小心塗抹眼周部位,並注意皮膚狀況,若表皮或黏膜有傷口或感染,需要由醫師評估是否適合進行麻醉。療程前也要確認過敏史,尤其是有蠶豆症、異位性皮膚炎或對局部麻醉藥物過敏者,需主動告知醫師,避免不良反應。

程志軒醫師表示,通常一個手掌大小的範圍,約可敷1~2克麻藥,停留約1小時即可達到良好止痛效果,作用時間可持續1~2小時。療程結束後有輕微的灼熱、搔癢感為正常反應,但若有嚴重疼痛或不適,應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二、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是透過直接注射的方式,讓特定部位暫時喪失痛覺,適用於縫合傷口、埋線等較小範圍的手術。程志軒醫師指出,相較於敷麻藥,局部麻醉的止痛效果更強且更持久,且病患在施作過程中仍能保持清醒,不影響意識與活動能力。術前評估需要確認患者的藥物過敏史、慢性病史,過去曾有異常反應者,需特別謹慎。若有凝血功能異常、服用抗凝血藥物(如阿斯匹靈)者,應主動告知醫師。

局部麻醉術後需要仔細觀察副作用,若出現舌頭發麻、視覺障礙、噁心嘔吐、胸悶心悸,或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熱痛、化膿、壞死等現象,應立即聯繫醫療團隊處理。程志軒醫師補充,短期內曾接受過局部麻醉且無異常反應的患者,可以再次在相同部位進行施打,但仍須讓醫師評估安全性。

三、靜脈麻醉

又稱為鎮靜麻醉,是透過點滴給藥,讓患者進入較淺層的麻醉狀態,但仍能維持自主呼吸,適用於眼袋手術等刺激較低且手術時間短的療程。程志軒醫師說明,靜脈麻醉能讓患者避免手術過程中的不適感,但又能在短時間內恢復意識,由於靜脈麻醉的藥物代謝快,手術結束後約5分鐘內,患者即可清醒,恢復速度快,是許多怕痛民眾的首選。但進行靜脈麻醉前需要空腹至少8小時,避免術中嘔吐造成吸入性肺炎風險,並記得卸除指甲油或光療,確保血氧監測的準確性。

女性、年輕族群或有暈車體質者,較容易在術後出現噁心嘔吐的狀況,醫師可針對這類患者調整麻醉方式或事先給予止吐藥物。

四、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透過點滴或氣體麻醉,讓患者進入深度睡眠,並暫時失去自主呼吸能力,因此需要氣管插管維持呼吸,醫療團隊會根據手術需求與患者狀況,選擇適合的麻醉深度,並確保術中的監測與術後照護,降低風險,提高安全性。全身麻醉適用於隆鼻、隆乳、臉部拉皮、大範圍抽脂等較長時間的手術。程志軒醫師表示,術前會進行心電圖、抽血、胸部X光等檢查,以確認患者是否適合接受全身麻醉,如果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氣喘等慢性病者,須與醫師充份討論麻醉風險與應對方式。全身麻醉術後可能會有喉嚨痛、聲音沙啞、噁心嘔吐等副作用,通常會在術後1~2天內緩解。

安全永遠要放第一位!術前記得與專業麻醉醫師詳細溝通

無論是哪一種麻醉方式,都應該由專業的麻醉科醫師評估與施作,並選擇具有合格執照、設備完善的診所進行療程,以降低風險,確保手術安全。程志軒醫師提醒,術前應與醫師進行充份溝通,了解流程、風險和注意事項,並主動告知醫師個人病史和身體狀況,才能讓療程更加安心順利。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勿輕忽「攝護腺癌」

根據衛福部113年死因統計資料,攝護腺癌在台灣我國男性中發生率居第三位,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早就醫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三立新聞網
02

她幫夫簽放棄急救,卻被全家人指責、在葬禮上被當空氣!醫嘆:活著的人竟這般沉重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3

它是超級堅果!補腦、降血壓血脂、防糖尿病 還能抗癌

三立新聞網
04

血管堵塞元凶非油脂!醫揭「精製澱粉、糖」才是真兇

中天電視台
05

喝水常嗆到?醫揭1警訊恐是巴金森氏症惡化!別再以為是老化

健康2.0
06

11月21日 重要的是,別停下腳步

Heho健康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