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台塑六輕特權 30 年,廉價佔用濁水溪,全民補貼,專家籲檢討高污染耗能企業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7月03日08:50 • 發布於 07月02日03:46 • 上下游新聞

在台灣西部乾旱成常態的土地上,台塑六輕 30 年來享有廉價的用水特權;當雲林、彰化農民面臨輪灌與地下水枯竭的雙重壓力,六輕卻仍每年穩定自濁水溪調用逾一億噸水源,無視環評需「自建海水淡化廠」自籌水源的要求。

專家與環團認為,這種由國家資源長年補貼的用水制度,破壞環境也違背公平原則,應取消優惠水價,強制台塑啟用海水淡化,並重新分配水權。「高耗能產業不應獨佔下一代的水命脈。」

台塑六輕工業破壞環境,卻享有用水特權。(圖片提供/柯金源)

從特惠水價到專管調度,六輕用水享盡優惠

過去 30 年,台塑六輕在用水上一路享盡好處。政府早年以極低價格提供工業原水(註1),讓六輕得以每度 3.3 元的價格取得水源,遠低於一般工業用水每度 9 到 11 元,更斥資興建集集攔河堰及專用管線,相關設施建設與維護費用多由全民埋單,等於讓企業長期享有補貼水價。

即使在濁水溪枯水期,六輕仍可使用農水,且每年取水量都在 1 億度上下,遠超新竹科學園區的年用水量約 5200 萬度。即便在環團與地方施壓下,六輕平均用水成本已提高至每度 11 至 12 元,但佔用濁水溪水源的結構性問題仍未解決,大幅壓縮農業灌溉與民生用水的分配空間。

為台塑設置的集集攔河堰(圖片來源/水利署網站)

枯水期仍撥農水給六輕,違背水權原則

雲林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張子見指出,六輕在濁水溪枯水期(每年 2 月至 5 月)並沒有水權,不得動用集集攔河堰供水,但過去水利會、現在農水署卻依舊撥水給六輕,並收取每度僅 1 元多的低額補償費。

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則補充,根據《集集攔河堰水庫運用要點》與《水利法》,用水應依序保障家用與公用給水、農業、水力發電,最後才是工業用水。然而彰化農田最嚴重時曾出現供 2 天停 7 天的情形,缺水輪灌正是六輕長期搶奪農業用水所造成的結果。

張子見批評,當年水利會屬於民間團體,因地方政治與財務壓力,將農業用水出售給工業使用,如今農水署已經轉型為中央公務機關,卻仍延續這樣的作法,「實在說不過去」。

他建議政府應讓用水市場化,制定水權費,未來若有工業用水需求,應透過市場競價購買農業用水,並將費用補貼給因此休耕的農民。「目前停灌補助都是強制性的,如果能讓水市場自由交易,願意賣的農民拿到合理水價,不願賣的就繼續耕種,這才是公平合理的制度。」

工業用水在濁水溪枯水期並無水權。(截圖自集集攔河堰水庫運用要點)

彰化環盟:六輕坐擁不法利得

2018 年,六輕在四期擴建的第三次環差中提出三項自籌用水方案,包括:一,利用農業灌溉尾水回收;二,廠區雨水回收;三,興建大型海水淡化廠(以下簡稱「海淡廠」),將海水轉為可用淡水。

然而,農業尾水已遭環評委員會判定「窒礙難行」而否決;雨水回收也只能作為零星補充。唯一具備穩定供水能力的,就是六輕自建的海水淡化廠,設計每日可供應 10 萬度(註 2),原訂 2022 年完工,卻三次申請展延至 2026 年 4 月,遭環境部裁處 30 萬元,也引發外界不滿。

施月英批評,根據環境部裁處書函明確指出,海淡廠早已完工,卻遲遲不願試車運轉。原因無非是濁水溪水費遠低於海淡水。她估算,六輕取用濁水溪水每公噸成本約 12 元,海淡水成本則至少高達 30 元(註 3),以每日 10 萬噸、每月 300 萬噸計算,等於年省 6.48 億元。

「六輕坐擁龐大利益,環境部卻只象徵性開罰 30 萬元,不公平也不合理。」施月英痛批,這樣的處分根本無法抑制企業惡意延宕行為,並呼籲環境部應儘速向六輕追討不法利得。

六輕海淡廠逆滲透膜廠房已完工,台塑表示將於 9 月啟用。(照片提供/台塑企業管理處)

環團批六輕高耗能高耗水,應重新審視台塑角色

曾任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的林聖崇指出,當年台塑確實曾為台灣創造龐大外匯與就業機會,但時空環境早已改變,台塑六輕高度依賴進口石腦油作為原料,製程耗能且仰賴燃燒,且為避免設備過熱,化工廠需用大量冷卻水,因此不僅碳排量高,也成為最具代表性的「高碳排、高耗水、高耗能」產業之一,應該思考這樣的企業應否繼續存在台灣。

林聖崇直言:「地下水是台灣續命的備用水,是下一代子孫要用的,我們不能在這一代用完。」水利主管單位應以全國永續發展為優先,每年逐步減少供水配額,「每年少賣台塑一成水」,才能逐步落實資源轉型與公平原則。

他更進一步指出,「該是跟台塑算總帳的時候」,除了逐步取消台塑的水價優惠與各項補貼,更應該降低塑料製品的進口稅率,改以進口方式減少對內部製造的依賴。林聖崇強調:「高耗能的產品不必由我們自己生產,台塑如果停止運轉,就可以把水還給農民。離島工業區讓出來改做科技園區,一樣能提供工作機會。」

林聖崇也點出,自美國頁岩氣革命以來,全球石化產業重分版圖,美國以乙烷裂解技術大幅降低成本,相比之下,六輕仍仰賴石腦油裂解,難在國際市場競爭。雖然台塑集團近年也赴美設廠布局,但六輕已難脫內外夾擊的困境,台灣更不應該繼續扶植。

六輕園區位於雲林離島工業區,在台灣盡享各種優惠,環團直言「政府不該再扶植」。(漂浪島嶼提供)

美國、台灣環團發表報告,點名台塑為「惡鄰居」

無獨有偶,台灣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與美國地球之友近日共同發表最新報告,直指「台塑四寶」(台塑石化、台灣塑膠、南亞塑膠、台灣化學纖維)已遭美國投資信用評等機構下調評級,並列為負面展望。同時,自 2024 年初以來,台塑集團主要公司市值已經腰斬,獲利能力與股價表現皆落後於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報告呼籲投資者與金融機構應「撤資或排除投資」。

報告亦揭露,台塑集團長期累積嚴重環境違規紀錄,涵蓋美國路州、德州、越南,以及台灣彰化六輕等地。地球之友研究員直言:「從德州到台灣,台塑一再證明它是惡鄰居」,任何致力讓世界更乾淨、更公平的人,都應對這樣一家長期違反環保原則的企業表達憂心與關注。

來自越南河靜省的李光東到台灣控訴台塑鋼鐵在越南造成污染。(上下游資料照)

經濟部:將重新評估六輕用水量

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陳椒華指出,2008 年政府核准六輕四期環差,將每日用水量上限提高至 34.5 萬噸,並規定僅在不足時才需啟用自籌水源。

不過六輕 2022 年每日實際用水量僅 20.8 萬噸,遠低於核配量,代表啟用海淡廠的機率微乎其微,自然缺乏完工動力。陳椒華呼籲,政府應將六輕用水配額調降 10 萬噸,並強制落實海淡廠供水,讓多餘水源回歸農業灌溉,減緩地層下陷問題。

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證實,六輕用水量確實與 2008 年核定的「用水計畫」有很大的落差,已經要求六輕在 7 月 15 日前備齊資料、重新進行用水量評估,水利署也將於 8 月底完成現地查訪與審查,「這也包括他們應該依照環評的要求,海淡廠每年 1700 萬噸的用水量要考慮進來」。

農水署:濁水溪水調度由水利署主理,農業水量未減

農水署副署長陳衍源回覆,濁水溪水的調度與分配全由水利署主理,「集集攔河堰分配多少農水,我們就拿多少水來用」,不過他也強調,「農業用水都有拿到該用的量」。

既然如此,為什麼會有輪灌以及抽取地下水灌溉的情況?陳衍源表示,當水量不足時,所有用水單位都必須配合節水,農業採用的方式是輪灌,「連 2021 年的百年大旱,集集攔河堰的灌區都沒有停灌,只實施輪灌」。但陳衍源也直言,「工業用水如何折減,我無法代為回答」。

即便是枯水期,政府仍調運農業用水讓六輕使用。(圖片來源/水利署網站)

台塑:海淡廠將營運,環團:跳票多次需監督

針對外界質疑麥寮海水淡化廠興建進度延宕,台塑企業表示,因新冠疫情、國際戰爭等不可抗力影響才導致延宕,預算也從原估 54 億元增加至 68 億元。

台塑並指出,海水淡化是高耗能、高排碳製程,生產 1 噸淡水需用 4.2 度電,碳排量為工業水的 19 倍,若依環評要求年產 1,700 萬噸,每年將排放 5.7 萬噸碳,對氣候不利,也會增加電力負擔。不過台塑企業將依規劃期程於 2025 年 9 月 30 日前完成麥寮海水淡化廠的興建及試車工作開始營運,作為缺水時期的補充用水。

張子見曾經擔任多屆六輕環評監督委員,他直指台塑拖延執行環評結論,到最後兩手一攤、讓環境部配合修改環評結論,之前的惡例可謂罄竹難書。目前台塑基於輿論壓力不得不做出 9 月讓海淡廠營運的聲明,「重點是運轉後每天能否生產 10 萬噸的用水」,還需要監督與觀察。

延伸閱讀:

台大研究證實,六輕旁台西麥寮居民罹癌率比他處高1.29倍,女人老人比例更高

台灣的母親河擋不住開發,保育界為濁水溪請命,留下生物庇護廊道

─────────────────────

註 1:乍看之下,原水價格低廉似乎合理,畢竟六輕取用的是未經處理的濁水溪原水,不同於需經淨化的自來水。但這樣的價格背後,是政府特別給予的折扣,遠低於集集攔河堰供水的實際成本,包含工程折舊、營運維護、抽水動力等,每度約為 14.42 元

註 2:麥寮海淡廠產水能力為每日 10 萬噸,未來營運模式設定日產水量每日 2 至 10.5 萬噸,並在枯水期產水每日 8 至 10.5 萬噸,全年產水量 1700 萬噸以上。

註 3:30 元為經濟部水利署的估算,不過全球海淡廠每度成本實落在 40 至 80 元間。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北榮名醫涉詐領逾3377萬!假藉研究貪污遭起訴 台北榮總:零容忍

鏡週刊
02

女子巷口撿到「價值995萬」金條 順手帶回家!挨告辯稱:以為假的

CTWANT
03

快訊/挺韓直播主陳清茂「破獄救柯文哲」籌嘸百萬…咆哮、拍桌嗆銀行員

三立新聞網
04

交保喊卡!柯文哲「還要再想想」柯美蘭:哥哥知道家裡其實沒有7000萬

三立新聞網
05

遭羅智強轟「變了」 黃暐瀚認了這件事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