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百億癌藥基金只編50億?病團、立委齊呼修法 讓癌友延續生機

信傳媒

更新於 10月31日06:36 • 發布於 10月31日06:26 • 陳稚華
「癌症新藥基金」上路滿周年,病友盼從專案走向制度化,真正實現新藥平權。(圖片來源/freepik)

當罹癌不再只是醫療挑戰,而成為一場與時間、金錢、制度的賽跑,癌症新藥的「可近性」,能不能買得到、用得起、用得及,成了病友最迫切的渴望。

台灣雖已在2024年啟動「癌症新藥基金」,讓數千名病友獲得救命契機,行政院今年編列癌藥基金50億元,但據台灣癌症基金會公布,今年度新藥基金專款僅支用23.58億元,執行率仍不及5成,病友團體擔憂治療可能中斷。

隨著基金2年編列總額僅百億元、法源位階仍屬行政專案,外界開始質疑:這項造福無數癌友的政策,能否真正長久運作?

立法院厚生會日前召開「提升台灣癌症新藥可近性委員會」114年度專家會議,由總召集人劉建國委員主持,跨黨派立委廖偉翔、陳昭姿、陳菁徽、王正旭等人,以及多位專家學者與病友團體代表齊聚一堂,研商「癌症新藥基金」的法制化、財源規劃及永續運作。

基金讓3300名癌友受惠,但缺乏長期財源

會議結論指出,癌症新藥基金雖已上路,但仍屬行政專款,缺乏法律位階與長期穩定財源。

目前已有106位立委連署提出《癌藥基金法制化》草案,呼籲行政院應儘速提出《癌症防治法》及《國家醫療科技評估中心設置條例》版本送交立院審議。與會學者與病友團體也共同呼籲,政府應整合多元財源,依據前瞻科技評估、癌症國情與高齡社會需求,長遠規劃「台灣癌症新藥給付藍圖」。

總召集人劉建國指出,癌症新藥基金上路後,已收到病友大量回饋,許多人感謝這項政策讓他們「有藥可救」。基金已正式納入國家政策,今年起啟動50億元專款,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300位病友受惠,每名癌友平均一年減輕約117萬元的醫療負擔,象徵「健康台灣」願景的重要里程碑,也是2030年癌症死亡率下降1/3目標的重要一步。

然而,他也強調,癌藥基金目前仍屬行政專案,缺乏法律基礎與長期財源,病友普遍感到憂心。劉建國呼籲行政院主計總處與衛福部應儘速提出癌藥基金的可行財源方案,並盡快將《癌症防治法》、《國家醫療科技評估中心設置條例》送進立院,讓癌藥基金的制度性拼圖得以完整。

跨黨派立委齊呼:百億基金不能打折、修法刻不容緩

國民黨立委廖偉翔指出,政府在115年度僅編列50億元作為「癌症新藥基金」,與賴清德總統競選時承諾的「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不符,令人遺憾。

他強調,該基金原本是由公務預算撥補健保基金的額外財源,不影響健保總額,目的在於加速新藥納保、縮短病友等藥時間。總統府的「健康台灣委員會」簡報中也將「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列為重大政策亮點,如今連續2年僅編50億,與政策宣示明顯脫節,恐使病友權益受損。

廖偉翔進一步指出,截至114年7月底,基金已核准5款新藥,預估全年藥費至少達32.77億元,考量仍有多款新藥在排隊審議,「50億僅是勉強夠用」。根據暫行作業原則,新藥給付協議最長5年,明年的50億元預算恐僅足以支付今年通過的新藥,後續新藥恐將延宕1至2年才能納入基金。

廖偉翔強調,「百億基金不是2年湊滿就算,而是要持續編列、加速納保,才能真正造福病友。」

民眾黨立委陳昭姿也指出,政府2年合計僅編100億元,與原先「每年百億」的政策承諾差距過大。她直言,制度上仍有3大問題:

1. 財源不足且不穩定,與實際需求落差極大;
2. 給付範圍過窄,目前僅涵蓋少數藥物與適應症;
3. 制度欠缺長期規畫,導致多數病友仍須自費治療。

陳昭姿強調,「要真正提升癌症新藥可及性,不能靠一筆暫時性專款,而是要建立穩定、可預期的制度。」

厚生會副會長陳菁徽則指出,癌症長年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總統賴清德已提出2030年降低癌症標準化死亡率1/3的願景。然而,面對新藥研發的快速進展,病友最擔心的仍是「看得到吃不到」,或因台灣藥價過低,導致國際藥廠退出市場。她呼籲,應建立公開透明、可追蹤的基金運作機制,並納入病友參與流程,確保制度符合臨床實際需求。

立委與病友團體齊聲呼籲基金法制化、財源永續與評估機制,盼讓救命藥不再遙不可及。(圖片來源/厚生基金會提供)

專家建議:整合健保、基金與醫療科技評估中心機制

與會學者指出,若要讓癌藥基金走向永續,必須讓制度之間無縫銜接。

台大藥學專業學院教授沈麗娟表示,成立「國家醫療科技評估中心(CHPTA)」是關鍵一步。透過醫療科技評估(HTA)機制,能以真實世界證據(RWE)評估新藥的療效、成本效益與社會價值,讓健保與癌藥基金之間形成制度化的循環決策體系,確保每項新藥給付均以科學為依據。

東亞政經塾顧問丁旗源日前在接受《信傳媒》電訪時也提到,一旦納入新藥基金給付,依照「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作業原則」第11點,協議有效期間以2-3年為原則,最長不得超過5年,「也就是說,明年所編的50億元,頂多只夠付今年通過的這些新藥!」

丁旗源進一步指出,百億新藥基金若要真正發揮效益,需要解決幾個關鍵問題。首先是撥款程序繁瑣,缺乏透明度,導致資金未能快速投入最需要的研發項目;其次是政府與產業間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造成資金運用效率不佳。此外,新藥研發與上市過程中,患者需求並未被充分考量,臨床應用與實際可負擔性仍有差距。

延伸閱讀:百億癌症新藥基金難支撐…5款新藥一年就花掉32.7億 病友苦等無解

基金上路以來幫助許多病友及早用藥,減輕癌症家庭的沉重負擔。(圖片來源/freepik)

病友團體齊聲:修法、納病友意見,打造新藥永續制度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表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啟動是台灣癌症防治的重要進展,行政、立法與民間合作已讓病友看見希望。然而制度要長久,仍需跨部會修法,讓基金從「暫時性專案」邁向「法定化、可持續、可預測」的新階段。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則指出,基金上路以來確實幫助許多病友及早用藥,減輕癌症家庭的沉重負擔。她呼籲政府應規劃「台灣癌症新藥給付藍圖」,長遠描繪給付方向與財源布局,使基金能持續擴大受益範圍。

蔡麗娟並表示,第11屆立法院已有18個修法版本、共106位立委跨黨派連署支持,希望行政部門儘速推動《癌症防治法》與《國家醫療科技評估中心設置條例》,讓癌藥基金真正落實永續運作;同時,她也呼籲決策過程應納入病友意見,使政策更貼近臨床與實際需求。

會議最後達成共識,呼籲行政院正視癌症新藥基金的法制化與長期財源問題,並儘速推動相關修法,讓基金制度穩定、透明、永續。與會立委與病友團體一致認為,唯有建立完整法制基礎,結合科學評估與社會參與,台灣才能真正實現「看得到、用得到的新藥平權」,邁向全民共享的健康台灣。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2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5

不是害羞也不是不會社交!內向者分成4種 先搞懂你是哪一型

健康醫療網
06

性成癮能戒斷嗎? 醫曝需探討情緒、控制感的背後成因

NOW健康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