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不是害羞也不是不會社交!內向者分成4種 先搞懂你是哪一型

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4小時前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本文摘自:《內向者的勝利:盡情發揮天賦優勢,你也可以》,先覺出版社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你曾經拒絕過多少次邀約?在社交場合總是站在邊緣?在會議中選擇當旁觀者?或者為了避免在電梯裡遇到人而選擇走樓梯?

如果你始終保持內向性格的行動模式,拒絕和世界接觸,你真的是在「做自己」嗎?

還是說,這會讓你錯過許多重要的人生目標,而這些目標只有在你突破自身界限時才能實現?

世界上有超過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人都是內向者,而內向者一直在默默地改變世界。

內向者不是一種 分成4種完全不同的性格類型

所有內向者都屬於同一陣線,但並非所有內向者都是一樣的,有兩個差異特別顯著。

首先,有右腦型的內向者,傾向以主觀直覺的方式來處理資訊;還有左腦型的內向者,更偏向以客觀分析的方式來評估資訊。

其次,有社交能力較強的內向者,也有社交能力較弱的內向者。從這些差異的交叉組合,可以得出四種基本的內向性格行為風格:

●受理性驅動且安於交際:務實的智囊(Mastermind,M型內向者)。

●受情感驅動且安於交際:敏銳的超級敏感者(Supersensiblen,S型內向者)。

●受理性驅動且不安於交際:高度邏輯思維的怪咖(Nerd,N型內向者)。

●受情感驅動且不安於交際:害羞的繭居者(Cocooner,C型內向者)。

內向不是不能外向 只是還沒啟用那 30% 的自己

無論一個人認為自己是內向還是外向:每個心理健康的人身上都同時具備這兩種系統,只是比例有所不同。對許多人來說,內向和外向的特質大致相當,由於他們能夠善用這兩種行為的優勢,因此被稱為「雙向性格」。

在其他人身上,也許內向明顯占據主導地位,然而,這句話對他們同樣也適用:無論內向的比例有多高,外向的特質總是存在。或者更直白地說:

每個內向的人都有一點外向。

用數字來說明,就是:即使有七○%是內向的,依然有三○%是屬於外向的。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好好利用,而你只需要意識到自己或多或少具備外向的一面。許多內向的人在這方面有所欠缺,就像一名自行車選手,經常使用的腿部肌肉非常發達,手臂肌肉卻相對瘦弱。

內向的人擅長低調,對於高調行為,只能說是勉強還行。這種差距並非單一原因造成的,而是雙重原因:首先,外向的行為本來就不太符合我們的天性;其次,我們很少練習。然而,這正是一個我們可以運用的潛能。

內向也能很外向 關鍵在「能量消耗」

即使是內向的人,也能表現得外向,做出外向的行為。只是相較於天生外向的人,他們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樣的,當低調的行為更有優勢時,例如專心研究一個主題或寫書,高調的人就會覺得綁手綁腳。一般來說,沒有人能分辨出一個天生外向的人和一個「假裝外向」的人。

內向的人「假裝外向」很辛苦 需要更多充電時間

當你假裝外向時,例如在商展上每半小時就接待一位商業夥伴,或者在好友的婚禮上進行感人的致詞時,你的感覺如何?覺得自己笨拙?緊張?興奮?稱職?還是所有感覺一起來?即使這種「假裝」會讓你感到不習慣或疲憊,也請不要氣餒。這就像練習一項不常做的運動一樣,一開始都會覺得很吃力!重要的是,你要為自己預留內向者所需要的恢復空間,休養生息。

本文來源:《內向者的勝利:盡情發揮天賦優勢,你也可以》,先覺出版社

【延伸閱讀】

專家傳授「尿遁法」等7項密技 內向人也能從容應對社交

內向孤僻的孩子易引發自閉症? 心理師:錯誤觀念

加入【健康醫療網】Line@好友,天天關注您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快訊/郭台銘媽媽今北醫辭世 享嵩壽100歲 !北醫附醫回應了

三立新聞網
02

每天刷牙卻還是蛀牙、牙齦發炎?醫曝「這個動作」害的 一票人超錯愕

常春月刊
03

愛喝2飲品小心變禿頭 專家勸每日少喝一瓶:多留一撮頭髮

CTWANT
04

長壽秘訣曝 沖繩人愛吃「1甜食」!很少健身也不跑步

三立新聞網
05

不只變胖!千人調查揭「3大NG行為」恐讓代謝變差:外食族這樣吃才營養

優活健康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