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保會枸杞驗出重金屬?專家:不用太恐慌
[NOWnews今日新聞] 消保會針對市售30件枸杞產品進行重金屬含量檢測,結果顯示,所有樣品均檢出重金屬鎘和鉛。但中藥商全聯會發布聲明指出,其檢驗標準為「鮮果」,但實際檢測樣品為「乾燥後的枸杞果乾」;果乾因水分流失,重量減少,重金屬濃度自然「看起來」變高,若用鮮果標準去比對乾果數據,本來就會產生「假性超標」。
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日前發布新聞稿,針對市售30件枸杞產品,包含通過有機驗證,進行重金屬含量檢測,結果顯示所有樣品均檢出重金屬,主要包括鎘、鉛。
消保會指出,鎘(Cd)現行鮮果標準為 ≤0.05 mg/kg,本次檢測有4件樣品 超過此限值,最高檢出 0.081 mg/kg。其中 2 件為有機枸杞,分別購自全聯、三鳳中街以及網路平台。
而鉛(Pb)的現行鮮果標準為 ≤0.1 mg/kg,本次檢測有2件樣品,檢出高達 0.13 mg/kg,一件紅枸杞來自家樂福通路,另一件是網路購買的黑枸杞產品。
中藥商全聯會則發布聲明直指,消保會檢驗標準錯誤,此次檢測全數未超標。全聯會提到,報導中引用的檢驗標準是「鮮果」(例如鎘 ≤0.05 mg/kg、鉛 ≤0.1 mg/kg),但實際檢測
的樣品是「乾燥後的枸杞果乾」。
全聯會說明,果乾因水分流失,重量減少,重金屬濃度自然「看起來」變高,若用鮮果標準去比對乾果數據,本來就會產生「假性超標」。
若未針對枸杞乾果訂出專屬標準,正確做法應該是依「乾製品專屬標準」或將檢測數據換算回「鮮果含量」後再比對。
全聯會指出,「全數驗出重金屬」的說法是誤導。因土壤與灌溉水源中天然就含有鉛、鎘、砷、汞、銅、鋅等元素,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水分與養分,因此也會連帶吸收少量重金屬。
即便沒有工業污染,全聯會提到,農產品中也常會檢測到微量重金屬;然而檢出不等於「超標」,幾乎所有農產品、藥材都可能檢出微量重金屬。
全聯會說明,換算公式依食品檢驗原則來看,無論是鉛或鎘都未超標。
專家:以乾種對應鮮種法規不合理!消保會解釋過於高估「恐釀恐慌」
國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凌明沛受訪時提到,從法規來看,會是以鮮種為主,但枸杞進口的都是已經乾燥後的,因此在實驗分析上,若以乾種數據對應鮮種的法規,其實是不合理的。
凌明沛說,事實上在土壤或地下水的重金屬環境中,難免會被檢出,但微量進入農作物是屬於正常的;若以歐洲食品安全局規定,鉛的每日最大建議量,換算後每天吃290克才會超標,但國人一天約吃10克枸杞。
凌明沛也表示,消保會試算的容許攝取量,雖然引用出處沒問題,但解釋仍是過於高估,可能會因此讓民眾恐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