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工總挺台灣:與中國簽FTA 得不償失
〔記者黃靖媗/台北報導〕巴拉圭工業總會(UIP)經濟研究中心(CEE)上週發布《中國或台灣:巴拉圭的戰略兩難》報告,分析巴拉圭在對外經貿關係中面臨的抉擇。報告指出,巴拉圭若與中國建交或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不僅無法改善經濟結構,反將造成嚴重的財政與產業損失,「在現有條件下,中國並非巴拉圭的戰略夥伴」,直言此舉「得不償失,形同與虎謀皮」,對巴拉圭而言,強化與台灣的合作才是明智選擇。
UIP報告提到,巴拉圭是南美洲唯一與台灣維持外交關係的國家,雙方數十年來在教育、健康、科技和基礎建設等領域廣泛合作,然而,隨著中國崛起為全球經濟強權,國際社會對巴拉圭是否應重新檢視與台灣的關係施加愈來愈大的壓力,使巴拉圭站在一個具有重大地緣政治與經濟意涵的關鍵十字路口。
UIP認為,當前應審慎思考哪一條路徑更能強化國家利益、產業競爭力與人民福祉,因此針對若轉向中國所可能帶來的經濟、財政、產業及外交影響進行全面性評估。
報告預測,若巴拉圭與中國簽署FTA,每年雖可因黃豆與牛肉出口增加、進口成本降低及基建投資等受惠約6億美元,但同時將因財政收入流失、對台出口與援助中斷、本國產業受衝擊等因素,損失11.92億美元,將傷害巴國產業、就業並導致不可逆的財政影響。
UIP也在報告中提供「拉美經驗」示警,僅巴西、智利及秘魯因出口黃豆、銅、鋰等大宗原物料而對中維持順差,多數國家在與中國建交或簽署FTA後,普遍陷入貿易赤字擴大與產業遭傾銷衝擊的困境。報告警告,巴拉圭缺乏關鍵礦產,工業技術不具競爭優勢,若貿然與中國建交或簽署FTA,勢必加劇巴拉圭產業與財政的脆弱性。
報告最後指出,「在現有條件下,中國並非巴拉圭的戰略夥伴」,因此,對巴拉圭而言,強化與台灣的合作才是明智選擇,並應將雙邊關係從傳統援助模式升級為戰略夥伴關係,以投資、創新、知識與能源合作為核心,方能為巴拉圭的長遠經濟發展開創可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