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路不明的化妝品別亂買!教你快速確認產品是否完成登錄審查
隨著電商與社群購物盛行,化妝品購買管道日益多元,但「來路不明」的商品也因此混入市場,這些產品雖然價格便宜,卻可能缺乏檢驗或登錄,對肌膚造成潛在風險。專家提醒,若消費者購買了未經合法登錄的產品,一旦出現過敏或刺激反應,不僅難以追溯來源,更可能面臨求償無門的困境。
為加強市場把關,政府已規定一般化妝品業者(包含進口與本地品牌)皆須完成「化粧品產品登錄」,並提供民眾查詢系統,透過這個平台,消費者可快速確認產品是否可以在台灣合法販售。
如何查詢產品是否完成登錄?簡單三步驟報你知
- 打開 「化粧品產品登錄平台-民眾查詢」 官方網站。
- 在搜尋欄輸入產品外包裝上的中文品名、登錄業者名稱或縣市別。
- 系統即可顯示該產品是否完成登錄。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產品完成登錄僅代表具備『可溯源性』,並不等同已經通過成分安全性或檢測審查。真正決定產品安全把關的關鍵,將在 2026 年 7 月全面上路的 PIF(產品資訊檔案)制度。
PIF 將要求廠商完整保存並出示成分資料、安全性評估、檢測數據與功效佐證等等,並交由化粧品安全資料簽署人審查,以協助評估產品風險等級,並確認是否具備相關資料可供追溯與查核。同時,未來僅有完成 PIF 的產品,才可合法於台灣市場販售。
若在政府稽核時發現業者未如實建置 PIF,或產品經評估被認定具有高風險卻未及時修正,業者將可能面臨罰款處分,甚至被勒令下架。
標準認證指出:「PIF 不僅是一項法規義務,更代表品牌能以更透明的方式面對消費者,並進一步提升市場信任度。」同時也提醒,PIF 的簽核流程並非一蹴可及,許多品牌甚至在向原廠索取資料時就已遇到瓶頸。建議業者應及早展開主力產品的 PIF 建置作業,以免未來申請高峰期造成塞車,延誤檢核進度,進而影響產品上市時程。
對消費者而言,PIF 屬於廠商內部保存文件,日常不會對外公開。民眾在選購時,可先透過『化粧品產品登錄平台-民眾查詢』確認產品是否完成合法登錄,再進一步向品牌詢問是否已建置 PIF。唯有如此,才能確保購買的化妝品不僅合法販售,更具備完整且可追溯的安全保障。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資訊與產品特性介紹,非作為醫療診斷或替代治療依據。產品效果視個人體質與使用習慣而異,若有持續困擾,建議諮詢專業醫療機構
延伸閱讀:
・化粧品產品登錄平台系統-民眾查詢
・PIF 是什麼?2026 年強制實施!你的品牌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