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移工匯兌商機破千億!全盈+PAY攜手美家人力,搶攻跨境支付大餅

數位時代

更新於 09月23日09:24 • 發布於 09月23日09:15

重點一:全盈+PAY與美家人力合作,打造完整生活金融生態圈,預計第四季推出在地化的支付金融服務,讓移工在台灣也能享有電子支付、轉帳、儲值、提領等便利功能。
重點二:移工透過合法管道匯款的金額和次數屢創新高,僅今年上半年的匯款總額就已超過600億台幣。傳統銀行服務已無法滿足移工的需求,建立一個更安全、便利的合法匯兌系統勢在必行。
重點三:為了滿足移工的龐大匯款需求,許多公司紛紛投入這個市場。例如iPASS一卡通與東聯互動合作,統振的「Quickpay」則利用超商和ATM提供快速匯款,讓移工透過App就能完成跨境匯款。

全盈+PAY近日宣布將攜手美家人力,提供在地化支付金融服務,解決移工在台灣面臨的消費痛點,享有電子支付、轉帳、儲值及提領等便利功能,聯手打造更完整的移工跨境與全方位的生活金融生態圈。

移工跨境支付需求持續成長中

隨著在台移工人數持續增長,據金管會統計,自114年1月1日至114年6月30日止,移工國外小額匯兌業務交易金額總計約603億元,合法匯兌管道的用戶數,也從去年底的70.7萬人成長至87萬人。

同時,交易量也屢創新高。去年全年共426萬筆交易,但今年光上半年就已突破580萬筆。而匯款金額更是驚人,去年全年約為841億元,今年上半年就已超過600億元,預計全年將破千億元。

然而,在台移工為了將薪水匯款回家,通常必須在工作日請假,特地前往銀行,並面對繁瑣的流程、高昂的手續費,以及因語言不通而產生的溝通障礙。部分的移工有時為了省錢,會轉而選擇手續簡單且匯率較好,但卻缺乏保障的地下匯兌,結果反而讓自己暴露在被詐騙的風險之中。

面對移工對匯款服務的迫切需求,建立一個安全、合法且有保障的匯兌系統,成為當務之急。

iPASS與全盈+PAY搶攻市場

目前台灣經金管會許可經營外籍移工國外小額匯兌業務的機構,一共有5家,包括統振 、東聯互動、數位至匯、美家人力資源,以及融創國際。

這五家機構透過與電子支付公司或技術夥伴合作,提供多元的匯款方式,讓移工不必再受限於傳統的銀行營業時間與繁瑣流程。

例如,統振公司透過金融監理沙盒實驗,推出手機匯兌APP「Quickpay」,讓移工能透過超商與ATM快速完成跨國匯款,以便利性、快速到帳與在地化行銷,成為市場領導者。

iPASS一卡通與東聯互動合作,推出線上匯兌服務,讓移工可透過東聯自建的APP或iPASS MONEY APP,將款項匯至印尼、越南、菲律賓與泰國等四個國家,大幅提升匯款的便利性與安全性。

至於融創公司的母公司「煒晟」,原本就負責外籍移工業務。在融創公司取得金管會許可、APP準備好後,便能直接經營匯兌業務,不再需要依賴銀行。

同樣看準這股趨勢,全盈+PAY宣布與美家人力攜手合作,預計第四季起提供在地化的支付金融服務。透過API串接、身份驗證科技與行為分析技術,在台移工未來可以透過全盈+PAY App進行境內支付、消費、儲值等,解決過去移工在台灣無法使用在地數位金融服務的痛點。

全盈+PAY總經理劉美玲指出,隨著移工族群在台居留時間拉長,他們在台灣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模式也日益在地化,放假時在台觀光,也會在電商購物再寄回家鄉。另外,也有越來越多新住民開設美髮、美甲店及東南亞雜貨商店,漸漸融合台灣潮流文化。

延伸閱讀:國泰CUBE卡、台新Richart卡、玉山Unicard權益方案差在哪?3大權益自選信用卡攻略

延伸閱讀

誰都不敢跑,職場「大擁抱潮」來了!在這段黃金沉潛期,你該做好2個準備
2天觀看衝破177萬次!《中文怪物》在紅什麼?拆解「500萬成本」背後的爆紅基因、骨架與血肉靈魂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沒去夜市來這裡!黃仁勳台南「美食地圖」曝光 與魏哲家大啖溫體牛肉爐

三立新聞網
02

直播認割韭菜!泡泡瑪特員工:價格「確實過分」 股價蒸發近4成

三立新聞網
03

普發1萬上車0050!20年翻成14萬 讓台積電、鴻海幫你生財

三立新聞網
04

起底/日產靠台灣神秘買家續命 台灣隱形千億富豪曝光

鏡報
05

爸爸回來了!黃仁勳留台1天半行程曝 這原因沒空逛夜市:我想他了

三立新聞網
06

獨家/以為拿錯訃聞? 鎢鋼大王廖萬隆改姓張原因曝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