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縣公私協力查找阻詐 潛在被害人保住千萬積蓄
(中央社記者管瑞平苗栗縣12日電)詐騙猖獗,許多人深陷其中卻不自知或不願面對。苗栗縣警局結合縣府社會處、心理健康中心及生命線協會,推動「潛在被害人查找計畫」,有民眾因此及時保住逾千萬元積蓄。
苗栗縣警察局表示,詐騙手法日益翻新,民眾往往在未察覺下受騙,等發現時已損失鉅額。為防止更多人受害,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成立金融資料調閱小組,分析報案資料、金流等,查找疑似正在遭詐但尚未報案的民眾,列為潛在被害人,再分派給各縣市警察局,啟動主動關懷。
縣警局刑警大隊大隊長張瑋倫指出,今年1至7月執行「潛在被害人查找計畫」共計380件,成功勸阻181人報案及時止損,攔阻金額新台幣2327萬餘元。報案率約47.63%,但仍有逾半數民眾不認為遭詐或不願報案。
為降低潛在被害人數,縣警局結合縣府社會處、衛生局心理健康中心及社團法人苗栗縣生命線協會,建立跨局處、公私協力合作機制,今天在縣府舉行記者會,共同啟動關懷、查找潛在被害人,讓「打詐」從事後補救,走向事中發現。
苗栗縣衛生局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涂麗秀指出,詐騙集團利用高獲利、製造恐懼感等心理盲點,讓被害人來不及啟動大腦理智反應判斷而落入陷阱。過去案例中,民眾遭詐可能因社會互動封閉,找不到信賴親友諮詢求助,也有不少自知被騙卻不願求助,多是怕被認為愚笨、貪婪等污名化,自覺面子掛不住。
縣警局說,未來辦理詐騙手法分析課程,會邀請心理諮商師與協談老師參加,提升防詐知能;心理健康中心與生命線協會在與民眾接洽、諮商過程中,運用專業敏感度及防詐知識,協助辨識潛在詐騙受害者,及時提供情緒支持與關懷,鼓勵報案。
縣警局表示,在訪查過程中,對於高額財損、獨居、年長者、家庭經濟主力或生活情緒受影響等高風險個案有意願接受協助時,將主動通報縣府社會處,由社會處派員查訪評估,分派獨老關懷、社福中心、心理健康中心及一般關懷等,以及提供租屋費用補助、債務清償整合等服務,並依個案需求提供後續心理輔導,陪伴被害人走出情緒困境、穩定生活。
苗栗縣長鍾東錦表示,詐騙不只造成財產損失,更可能影響民眾的身心健康,甚至發生像台中豐原一家5口死亡無可挽回的悲劇, 建立公私協力關懷潛在被害人機制,讓民眾知道他們並不是獨自面對問題,及時關心,在發現異狀時,可及時止損,把傷害降到最低。
張瑋倫說,日前查獲1件假投資詐騙案,被害人誤信網路投資廣告,已被騙取300萬元,後續又與個人幣商約定面交金額高達1200萬準備投資虛擬貨幣,幸經警方查找潛在被害人及時攔阻,將幣商繩之以法。(編輯:黃世雅)1140812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