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還要10年,人形機器人才有市場!」石黑浩:面對中國價格戰,台灣要靠核心零組件

數位時代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我推測還需要十年,才會出現實際的市場需求。」被譽為「日本人形機器人之父」的大阪大學教授石黑浩直言,人形機器人目前仍缺乏成熟的市場,但資金與投資正不斷湧入,產業正處於關鍵佈局期。

今年SEMICON Taiwan特別邀請石黑浩出席,他長年研究虛擬化身與人形機器人,並負責日本政府的「登月計畫(Moonshot Project)」,同時也是2025大阪萬博展覽會館的策展人。在論壇演講與會後訪談中,他分享了對機器人市場的觀察,以及台灣可能切入的機會。

機器人定位:分為勞動與陪伴兩大類型

石黑浩指出,目前機器人發展路徑大致分為兩類:一是常見的「物理服務」,例如在工廠裡搬運貨物;二是正在追求的「對人服務」,也就是提供陪伴、情感互動與生活協助。

他舉例,「對人服務」的應用方式很廣,展場服務人員、心理諮商輔助、遠距醫療照護,都是十分具有潛力的應用場景。這些服務若結合AI,可以更貼近人類需求,提升互動的溫度。

他認為,這兩條路線的難度與文化接受度差異極大。美國傾向將機器人視為勞動力替代,功能單一,強調效率。而日本則更看重「人味」,將機器人當作幫手,甚至是接近人類的存在。

「日本人不會把人形機器人當成奴隸,而是可以一起生活、互相幫忙的對象。」 石黑浩說,但台灣社會是否會以同樣心態看待機器人,仍有待觀察。

針對「對人服務」機器人的技術發展,他表示:「人形機器人能否做到與人類一樣精巧,是關鍵挑戰。」他坦言,尤其在行走安全、手部靈巧度與細緻動作等方面,仍是技術瓶頸。

在商業模式上,石黑浩特別強調CG Avatar(虛擬分身)的先行角色。Avatar具備高便利性,可以率先落地並快速轉換為營收價值。例如送餐機器人已在許多餐廳落地應用,但若搭配Avatar,不僅能送餐,也能進行點餐與對話,增加附加價值。

市場成熟還需十年!目前仍在產業佈局階段

過去20餘年日本的本田(Honda)與Sony都曾投入人形機器人研發,但最終選擇收手。石黑浩解釋原因:「不是技術不行,而是市場不存在。」而這樣的問題延續至今,目前產業界依然普遍面臨需求端尚未真正成熟的挑戰。

石黑浩推測,市場真正成熟大約還需要十年。他表示:「沒有市場,是正常的事情。只要有人能率先開拓市場,就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先鋒。」同時也直言:「就是因為沒有市場,我才去成立公司。如果有市場,早就有很多公司進來了。」

他認為,目前市場雖未成形,但資金已經湧入。資本雄厚的大企業希望搶先卡位,新創公司則積極用「人形機器人」這個題材吸引投資。中國更以低價優勢密集進行試驗,試圖透過「燒錢」逼出市場。

台灣的機會在哪?卡位關鍵零組件供應商

目前在機器人供應鏈中,中國具備低廉的製造成本、整機製造能力,形成強大競爭力。石黑浩指出,台灣與日本面臨相似處境,在價格戰方面較為劣勢。不過,台灣在半導體產業與感測器領域擁有絕對優勢。像是晶片、感測器等零組件,這些都是機器人不可或缺的基礎。

他認為,台灣應該把半導體與感測器優勢,嵌入到機器人與AI的服務場域。例如未來的人形機器人,即使由中國企業大量製造,台灣仍能透過核心零組件,尤其是感測器,來保持競爭力。他甚至表示:「買中國的機器人,再放進台灣的技術」,也是一種可行策略。

石黑浩表示,此次來台也計畫與工研院討論合作,探索如何結合台灣的半導體強項,推動機器人與虛擬化身的落地。

石黑浩認為,台灣的角色不該是複製中國的低價路線,而是結合自身的半導體優勢,尋找與日本相似的「軟性服務」切口,從教育、醫療、零售等場景逐步滲透;並且把半導體與感測器優勢,轉化為全球機器人供應鏈中不可替代的一環。

延伸閱讀:徐秀蘭籲強化「關鍵材料自主率」:缺料,才是供應鏈最大隱憂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ASML入主Mistral AI!斥資13億歐元「換1席董事」,聯手推動半導體設備AI化
馬斯克的Master Plan 4藏著哪些野心?從電動車到機器人,特斯拉憑什麼比傳統企業快10倍?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壓力測試!3銀行、5壽險嚴重極端情境撐不住

NOWNEWS今日新聞
02

台積電侯永清:我想跟有些人說清楚,別以為選一兩家公司去蓋晶圓廠,就可以開始做半導體了

今周刊
03

存股達人持股市值上看千萬 秘訣是「這個」

NOWNEWS今日新聞
04

109萬人領錢了!政府加發生活補助金「最高1.3萬」直接入帳

TVBS
05

10年後,目標年領100萬股利!4方法持續買好公司,整體報酬率穩健、令人滿意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6

3大電信iPhone 17資費一次看 0元購機門檻出爐

中央通訊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