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8成糖尿病患過重 別等罹病才控糖 台大醫:應從前端杜絕高血糖發生

聯合新聞網

更新於 11月04日04:36 • 發布於 11月04日04:31

我國糖尿病人口以每年2.5萬人速度攀升,超過8成糖尿病患者友過重、肥胖問題,形成「糖胖症」。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楊偉勛表示,糖胖症提升患者死亡風險達2倍之多,過去糖尿病治療,多關注如何防止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過去肥胖只能透過手術預防,目前已有內科藥物治療手段,糖尿病防治觀念應從控制肥胖做起,藉減重藥物等方式,幫助患者「連高血糖都不要發生。」

楊偉勛說,國內50歲以下肥胖盛行率上升,連帶導致糖尿病盛行率上升,病人血糖升高,身體器官組織無一倖免,不僅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風險增加,連汗腺、皮脂腺等也會受到影響,美國糖尿病學會近年提出「心臟—腎臟—代謝」症候群概念,強調糖胖症會導致血壓增高,增加患者心臟病、慢性腎病風險,體位控制為減少糖尿病併發症重要手段。

新陳代謝科門診不少病人才30多歲,身體質量指數(BMI)卻嚴重超標。楊偉勛表示,過去體重控制只能靠外科手術,其餘手段效果不佳,病人對體重控制成效不滿意,視為「無效醫療」,近年已有腸泌素成分藥物,可幫助患者控制體重,因此血糖控制觀念應該改變,「從減重開始,減少糖尿病發生率」,而不是等到糖尿病發生後,才設法控糖,減少新、腎併發症。

中山醫大附醫內科部長楊宜瑱說,近年腸泌素藥物問世,糖胖症治療已有突破性進展,腸泌素為人體腸道分泌的荷爾蒙,有助穩定血糖、增加飽足感,輔以體重管理,在各器官都能發揮功效,最新國際治療指引建議,病人如有控糖減重需求,可優先考慮腸泌素藥物,如合併心腎、脂肪肝風險,則可選擇具器官保護實證效益的腸泌素藥物。

糖尿病學會去年推動「糖心胖三合守護計畫」,全台共122醫療院所參加,近10個月內共883位糖胖患者接受完整衛教、追蹤及治療,參與計畫患者總共減重3708.6公斤,平均腰圍縮小近5公分,半數患者糖化血色素降至理想目標。楊宜瑱表示,前述成果證明,透過有效藥物及衛教,可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即時新聞不漏接,點我加入聯合新聞網好友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楊偉勛表示,過去肥胖只能透過手術預防,目前已有內科藥物治療手段,糖尿病防治觀念應從控制肥胖做起,幫助患者連高血糖都不要發生。記者林琮恩/攝影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鳳凰颱風恐飆強颱!下週逼近台灣「冒1現象」鄭明典全說了

民視新聞網
02

禁宰令解除!15天胖8公斤 雲林肉品市場首隻毛豬成交價曝

CTWANT
03

「2」改成「3」!國小代課老師竄改考卷送分 4班要重考

TVBS
04

下週有望颱風假?鳳凰颱風鬼轉撲台 最新路徑曝光了

民視新聞網
05

限定「粉紅刈包」嚇壞一票人 他喊話IKEA:敢在台灣賣嗎?

EBC 東森新聞
06

全台風雨躲不掉!鳳凰颱風估週日轉強颱 「北轉撲台」連2天下到發紫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