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屆奧運金牌光環 李洋的考驗和挑戰
像羽毛般輕盈,頂著光環被托抬於空中,隨著人群風向流動,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號令三軍衝鋒,成為獨當一面的領航員?是首任運動部部長李洋真正的挑戰,也讓人期待。
剛滿30歲的兩屆奧運金牌李洋,將執掌新成立的運動部,形象清新,首任部長委以傑出選手掌舵,以選手的角度治理運動部,具有宣誓意義,不過從體育署蛻變為運動部,實質意涵遠遠超過競技運動範疇,在台灣的運動領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格局,李洋對運動部的政策論述和執行能力,未來都是一道道命題,考驗著史上最年輕的部長。
運動部成立是總統賴清德落實政見的重要政策,經過一年多堆砌琢磨,打造含1署(全民運動署)、6司、5處及3個行政法人的組織架構,在115年的政府歲出編列的預算書中,政府計畫對台灣運動體育領域投入248億元,創下史上新高,其中屬於運動部的預算達214億元,「運動壯大台灣」金額規模空前,這也是李洋部長手中可供運用的資源,揮灑空間寬廣。
李洋個性沉穩內歛,擇善固執頗有見地,展現洞察問題和深思熟慮的能力,各界對他以政界「素人」身分空降出任運動部長一職,多持正面評價,認為即便他缺乏行政經驗,還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補足行政機關運作的學分。李洋自己也不諱言,運動部要靠著「專業領航、團隊治理」,一開始必須仰賴幾位副手的專業和豐富經驗,去面對公務體系、立委民代,以及國體法中的特定體育團體,沒有一件是容易的事。
年齡和經驗,絕不會是治大國若烹小鮮的限制,如眾星拱月般將上任運動部長的李洋,他的優勢是清新沒有包袱,最重要的,他擁有兩屆奧運金牌光環護體,穩住局面,只要能夠深刻理解「真實世界」運作的複雜性,從中走出康莊大道,還是有機會在他的金牌光環褪去之前,「讓理想不只停留在紙上,而是確實落地。」(記者王元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