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國旅形象! 觀光署:規畫補貼平日出遊
國內旅遊時常被拿來和國外做比較,許多人批評國內景點「自己人都不玩」,寧可存錢往國外跑。交通部觀光署長陳玉秀坦言,國旅缺乏「再發現」元素,許多縣市其實在進步,民眾卻只記得它經典的元素,認為來過了、沒新意,未來觀光署會調整行銷策略,取消齊頭式補助,另規畫補貼民眾平日出遊。
陳玉秀是首位業界出身的觀光首長,曾在遊樂園業服務,也在電腦公會任職,對大型會展不陌生,過去6年則在松山文創園區擔任總監。陳於6月27日接任署長,昨滿2個月,並接受《中國時報》專訪。
接任觀光署長,陳玉秀不只要想方設法吸引外國旅客,如何翻轉國旅形象讓國人滿意,挑戰更為嚴峻。面對批評國旅的聲浪,陳認為國內景點確實缺少「再發現」的元素,以彰化縣為例,許多人只認識鹿港天后宮與老街,但當地其實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景點,只是缺乏宣傳與包裝。
夜市同樣被批評重複性高,陳玉秀則分析,夜市並非旅行的核心,旅客不太會因為它就衝到某個縣市,但它容易被挑剔,進而衍生成對國旅的不滿。她強調,旅行的目的還是要有主題出現,尤其要有能想像的畫面,例如稻浪、月光海、熱氣球,這3個元素就讓她願意跑2趟台東。
談到觀光行銷,陳玉秀認為,台灣觀光資源豐富,各地都有好「產品」,國際行銷則要從中挑選出有潛力的「商品」。觀光署將調整策略,不再齊頭式平等,而是找出有競爭性的好提案,才可能放到全球競爭。
她分享,推展觀光圈是重要整備作業,希望區域間既競爭又合作,展現城市獨特性,並與別人合作打造主題遊程,像具客家文化的浪漫台三線,就有跨區性質,期望以小範圍試辦起,看能否成為國際行銷商品。
對於行銷主題,陳玉秀指出,未來訂定主題最少3年為1期培養客群,而不是今年推一個主題、明年又換一個。「觀光環境確實還有很多要整備!」她提到,同樣的活動每年卻換地點舉辦,不利與國際對接,她也正與各地方溝通,要國際認識台灣文化與節慶活動,就要想辦法定下時間地點,各項條件到位,才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