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G》從公園小不點到職業籃球舞台 陳力生用笑容、暖心與拚勁走出自己的路
領航猿陳力生在2024年PLG選秀會上以首輪第4順位選進,會打籃球是因哥哥,讓這位小時候的「小不點」球員,變成職籃球員。
「會打球是因為哥哥。」陳力生笑著說。籃球的啟蒙,是跟著感情超好的哥哥陳力行一起在公園鬥牛,好勝心超強的兩人,總是打到天黑才願意收工。還沒抽高前的他,看起來就是個小不點,外婆帶著兄弟倆去打球時,路人甚至會驚呼:「這小不點會投籃!」
從小養成的球感和速度,讓他小一就跟著哥哥進球隊生活「越級打怪」,小三更直接跟五、六年級的哥哥姊姊們一起打校隊比賽,還能靈活地一個人換手運球過全場、上籃得分。那時候的他,已經是眾所矚目的小小焦點。
陳力生(右)、陳力行(左)。領航猿提供
籃球的種子就此種下,愛到連夢裡都在打球。媽媽回憶:「某次半夜,他閉著眼睛轉頭問我,現在守什麼?我嚇到不知道回什麼,他還繼續說:我問你!守什麼!我趕快說:盯人!真的又好氣又好笑。」
帥氣的外型加上隨時掛著的笑容,讓力生成了團體中被大家寵愛的小弟。從小在外婆與媽媽滿滿的愛中長大,在媽媽嚴厲卻不失自由的教育下,他自然養成了體貼、細膩的小暖男性格。
國中時期每天早上要晨操,他會在前一天晚上就把包包所有東西準備好放在客廳,還特地幫媽媽買早餐,用鐵鍋蓋著保溫,「就是希望媽媽早上起來上班前就能吃到。」這份貼心,從小到大沒變過。
高中的一次嚴重扭傷,他進了急診室,看到從上班地點趕來的媽媽瞬間崩潰大哭;那一次,媽媽在心裡吶喊著:「可不可以不要再打了?」,而一路上強忍情緒的媽媽,也因擔心過度嘴唇發白、暈眩進急診,最後還是暖男力生打電話叫哥哥趕快來接媽媽回家。
去年以首輪第4順位被選進PLG職籃,背後是一段充滿責任感的故事。從小看著媽媽一人扛起家計,思想成熟的力生,在大三就提前投入職籃選秀,因為他想扛起家庭的經濟,不再讓媽媽那麼辛苦。
左手上的新刺青,是他與家人的剪影──他、哥哥、媽媽與外婆。全家都喜歡海邊,並刺了一個一起在海邊散步的影像,讓他比賽時彷彿有家人陪伴左右;右胸口的第一個刺青則是「My mother is my hero forever.媽媽是我永遠的英雄」,簡單的一句話,卻象徵媽媽在他心中無可取代的地位。
「有時候累了、想放棄的時候,看到刺青就會提醒自己要振作。」力生說。左手下面還有一個冠軍獎盃圖案,紀念職業第一年就拿到冠軍,也提醒自己未來要靠自己的力量,繼續拿下更多屬於自己的冠軍。
陳力生的學生時期戰績輝煌──國中就入選U16亞青代表隊、高中獲選HBL新人王,南山高中畢業後進入國體大,三年來在UBA都是進攻主力,場均13.1分、3.6籃板、4.6助攻與1.6抄截,展現成熟穩定的進攻與控球能力。
進入職業後,PLG菜鳥賽季場均3.7分、1.1籃板、2.1助攻、0.5抄截,在有限上場時間中仍繳出不錯的數據,並於24場例行賽全勤出賽,還隨隊打東超與BCL。今年4月BCL主場對戰馬來西亞時,拿下生涯新高12分;並有機會在八強賽中對位黎巴嫩「亞洲第一控」阿拉基,收穫寶貴的國際賽經驗。
雖然外界認為新人打成這樣不簡單,但力生對自己要求更高。季後短暫休息後,他立刻投入自主訓練,與體能教練劉後劭、助理教練唐偉傑加強間歇體能與動位投籃出手速度。
助理教練唐偉傑形容:「他有點像蔣淯安,都是進攻能力很強的後衛。」力生也坦言,蔣淯安與林韋翰都是自己學習的模板──身高相近、打法類似,而且有旅外經驗,是他夢想追逐的方向。
「不管以前有什麼表現,其實也不重要。」對過往榮耀輕描淡寫的他,自律與野心兼具,目標是在場上用靈活的節奏與速度,繼續突破禁區,成為對手防不住的小巨人,也成為球迷眼中最值得信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