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印鑑證明及印鑑章-在繼承遺產中的重要性(地政士林瑞明專欄)

勁報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地政士林瑞明專欄)繼承,本是一個家族承接情感與財富的自然過程。理想狀態下,它應該象徵著世代交替、親情延續。然而在現實中,繼承往往成為家族爭端的起點。許多繼承糾紛並非單純源於遺產的多寡,而是來自制度上的漏洞與人性的不信任。其中,印鑑證明與印鑑章,便是最常被忽視,卻最關鍵的核心。

法律效力不容小覷

在台灣,印鑑制度的歷史悠久。凡是涉及財產權變動的重要法律文件,都需要印鑑章與印鑑證明的配合,這不僅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法律保證。對於繼承而言,其功能主要有兩個層面:

首先,在不動產移轉上,地政機關要求所有繼承人必須提供遺產分割協議書,並附上印鑑證明,以確保簽署人為本人。倘若繼承人將印鑑章與證明輕率交出,其他人就可能利用這些文件偽造協議書,完成不動產登記。屆時即便事後發現問題,產權已完成移轉,要再追回將耗費漫長訴訟。

其次,在金融資產部分,銀行辦理繼承存款、股票或其他資產,也需全體繼承人簽署並檢附印鑑證明。雖然單憑提款卡或存摺,有人可能利用提款卡動用部分存款,如果提款卡所有人尚在世,提取提款卡所有人的錢只涉及贈與稅問題,但是,如果提款卡所有人往生,提取提款卡所有人的錢就涉及偽造文書的問題。

當然,需要完整的資產移轉,仍離不開印鑑證明的把關。也就是說,印鑑證明既是「最後一道防線」,也是「潛在的破口」。

法律上雖然有偽造文書罪等刑責來加以防範,但一旦文件被冒用,舉證往往困難重重。畢竟印鑑證明本身就是確認「本人同意」的憑據。當家族成員之間的信任不足時,任何一紙印鑑證明,反而可能淪為侵佔的工具。

實務風險比想像更大

在實務上,繼承人之間的矛盾,往往不是財產數字上的問題,而是透明度與公平感的落差。

有些繼承人主張「為了方便」,要求其他人將印鑑證明交出,好集中辦理。但若當中有人拒絕公開遺產稅繳稅或免稅證明,甚至不願提供完整的資產清單,這就已經是警訊。因為不公開,代表可能有意隱匿部分遺產,甚至暗中處理財產。

尤其在不動產方面,若繼承人輕率交付印鑑證明,其他人就有機會在沒有共識的情況下,將房產過戶到自己名下。相比之下,現金雖然也可能被不當提領,但留下金流紀錄,相對容易追查。唯獨不動產一旦移轉,爭議將變得極為棘手。

再者,家族情感的裂痕也不可忽視。一旦發生遺產侵佔的懷疑,手足之情往往瞬間瓦解,親情淪為法律攻防。訴訟耗時耗力,律師費用龐大,更重要的是,原本應該凝聚家族的繼承過程,卻反而成為情感破裂的催化劑。

社會觀點與制度反思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印鑑章與印鑑證明反映的是台灣法律制度與社會文化的交織。一方面,它象徵著對「章」的信任,認為只要蓋上印章並附上證明,便足以取代簽名與現場確認;另一方面,它也凸顯了制度的脆弱性-因為一紙證明,就能決定巨額財產的流向。

許多繼承糾紛的案例,正是因為某位繼承人過於信任手足,將印鑑證明交出,最後卻發現財產早已名下無存。這些社會事件不斷提醒我們:親情固然重要,但制度設計的保障更為關鍵。

因此,除了個人層面需要警覺,制度上即使有所革新。隨著數位化時代的到來,電子簽章、數位身分驗證等工具,取代傳統的印鑑制度呼聲極大。透過更安全的技術手段,降低偽造與濫用的可能,雖能避免「章」變成侵佔的利器,恐怕又成為另一件「數位駭客」犯罪的溫床。

公眾建議

基於法律與實務風險,本文提出幾點建議,供社會大眾參考:

1. 謹守印鑑章與印鑑證明:繼承過程中,除非有完整資訊透明與地政士、律師或公證人在場,否則不應隨意交付。

2. 堅持公開資訊:全體繼承人應共同向國稅局申請遺產稅免稅或繳稅證明,確認遺產範圍,避免有人隱匿。

3. 尋求專業協助:辦理遺產分割協議時,應邀請地政士、律師或公證人見證,以確保協議真實且具法律效力。

結語

繼承財產,不應是親情破裂的起點。印鑑證明與印鑑章,本來是為了保障當事人權益而設,卻因過度信任或濫用,常常成為侵佔的工具。社會若要避免骨肉相殘的悲劇,必須在法律與制度上嚴謹規範,在實務與文化上保持警覺。

唯有如此,印鑑制度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保障作用,而不是讓「一紙證明」成為家族爭端的導火線。(撰文者為執業三十年地政士、現任台北市第二地政士公會理事長)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詐團「花2元就能查公務車」躲警查緝 公路局急改服務網漏洞

聯合新聞網
02

遊尼泊爾遭遇暴動!台籍旅客控求助外交部遭「踢皮球」 外交部回應了

CTWANT
03

LINE收到「帳號健檢」訊息非詐騙!官方:多1步驟可防盜

TVBS
04

台鐵徵美編、攝影起薪4.2萬 一票人見「筆試考科」傻眼:佩服這波行銷

CTWANT
05

一家5口電費只用938元!帳單卻飆破5千元 原因曝光…釣出大票苦主

三立新聞網
06

營業19年!知名人氣涮涮鍋將收攤 老饕不捨:太可惜

EBC 東森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