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精神科診所醫師人數 超車醫學中心

聯合新聞網

更新於 09月07日02:25 • 發布於 09月06日17:58

工作量大、健保給付不佳,近年醫學中心爆「醫師出走潮」,不只急重難科別難找人,連精神科醫師也轉去診所;據衛福部統計,於診所執業的精神科醫師從十六年前的一五九人到去年增至六五○人,人數增加三點二五倍,去年於醫學中心執業人數僅占整體二成二,診所卻達三成四,衛福部心理健康司表示,此現象代表就醫可近性提高。

過去精神疾病長期被汙名化,患者擔心被貼標籤不敢就醫,如今社會對心理健康的接受度提高,也讓就醫市場擴大,投入精神科的醫師,從二○○八年的一二九二人,去年總執業人數已達到一九七四人。

不過,早年精神科醫師多在精神專科醫院,或區域及地區醫院執業,後來到醫學中心或診所的人數漸漸增加,但觀察近年數字,診所執業人數已大幅超車醫學中心,去年於醫學中心為四五○人,但在診所執業則多達六五○人。

曾於三軍總醫院任職,如今自行開業的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醫學中心人才流失的原因,放諸各科都是相同的,不外乎是工作多、太累且不快樂,身為精神科醫師也不希望自己被操出病,轉向開業應該是現在精神科的趨勢,可預期未來會愈來愈蓬勃,且開設精神科診所,不像洗腎室、醫美診所等,需購置昂貴器材,門檻相對簡單。

開業精神科醫師黃信得說,精神科醫師從醫院出走到社區開業,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大環境所致,現代人面臨家庭、關係、職場等多方議題導致的身心壓力過大,心理健康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憂鬱、焦慮等身心疾患。

二是醫院端的健保給付制度不友善,醫院工作除了教學研究與門診住院臨床服務要求外,主治醫師還要輪值夜班等,使留任意願降低;三是基層醫療的服務較多元,如可提供改善憂鬱症狀的重複經顱磁刺激術(rTMS)、經顱微電流刺激術(CES)等自費項目,對醫師更具吸引力。

心理健康司長陳柏熹說,醫學中心需面對高強度急症業務與值班負荷,同時也容易碰到訴訟,與診所的型態呈現顯著的對比,吸引更多醫師投入社區。但國內精神科整體的醫師人力並未減少,即使是醫學中心也在持續增加,只是社區端的成長較快,顯示服務逐漸走進社區,讓民眾更能就近獲得精神醫療的照顧。

即時新聞不漏接,點我加入聯合新聞網好友

精神科醫師於診所執業近年人數快速增加,醫學中心任職的精神科醫師僅占百分之廿二。記者許正宏/攝影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詐團「花2元就能查公務車」躲警查緝 公路局急改服務網漏洞

聯合新聞網
02

遊尼泊爾遭遇暴動!台籍旅客控求助外交部遭「踢皮球」 外交部回應了

CTWANT
03

LINE收到「帳號健檢」訊息非詐騙!官方:多1步驟可防盜

TVBS
04

台鐵徵美編、攝影起薪4.2萬 一票人見「筆試考科」傻眼:佩服這波行銷

CTWANT
05

一家5口電費只用938元!帳單卻飆破5千元 原因曝光…釣出大票苦主

三立新聞網
06

營業19年!知名人氣涮涮鍋將收攤 老饕不捨:太可惜

EBC 東森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