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外遇不是「夫妻的事」,是全家的創傷!唯有父母勇於承擔,孩子才會相信,愛仍然值得被期待

媽媽寶寶

更新於 11月03日03:41 • 發布於 11月02日12:30

許多父母以為「外遇是大人的事,與孩子無關」,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心理諮商中常見的案例顯示,孩子不僅最早察覺異樣,甚至常在目睹父母行為後,獨自承受焦慮、羞愧與恐懼的重量。

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就在其著作《從外遇洞察人心:療癒創傷與重建信任》中指出,外遇帶給孩子的心理陰影,往往比成人想像更深,也更難痊癒。這些陰影不僅影響親子關係,更可能延伸至孩子的愛情觀與人格發展,形成無形的「禁止訊息」與情感封印。

憤怒、焦慮與暴力:孩子成了情緒出口

在情感出軌的過程中,有的父母情緒變得易怒焦躁,卻未察覺自己把不安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常成為被無端責罵,甚至被施暴的對象,長期下來,容易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對親情產生深層恐懼與混亂。

有的外遇者則選擇逃避。有人離家另組新家庭,甚至不再探視孩子,導致孩子陷入強烈的分離焦慮,覺得「爸爸不要我了」、「媽媽拋下我了」,從此對愛產生不信任感。
延伸閱讀:快樂的男人,比起快樂的女人容易出軌!?兩性專家:我們對外遇的誤解,遠比想像的多

孩子被迫提前長大:愛恨交織的情感矛盾

有些外遇者會帶著孩子與第三者約會,甚至在孩子面前談情說愛。當孩子被迫看見成人世界的親密互動,內心往往充滿羞愧、焦慮與無助。這種早熟的情感經驗,讓孩子對愛產生扭曲的理解——既渴望被愛,又害怕再受傷。

林萃芬指出,這些孩子的內在情緒極為複雜,既愛父母,又恨父母;既想靠近,又忍不住攻擊。有人長大後對伴侶出現敵意,或陷入重複性的「三角關係」中,潛意識裡總想「搶回愛」,才能確認自己被在乎。

父母外遇的陰影:從自卑到性偏差

若親子關係長期不健全,孩子容易發展出不成熟的人格結構,感到無能、羞愧與強烈自卑。部分孩子甚至出現性偏差行為,如偷窺、偷拍。雖然理智知道錯誤,仍控制不住一再重複。林萃芬分析,這是內在壓力與罪惡感的矛盾迴圈——既討厭自己,又無法停止。

更嚴重的是,有些外遇者還會向第三者預告離婚時間,例如「等孩子上大學我就離婚」。對孩子而言,那一天不再是成長的里程碑,而成了懸在心頭的恐懼時限。他們害怕一到那天,家庭就會再次崩裂。

孩子的潛意識:愛與背叛的重演劇本

心理學觀察也顯示,目睹父母外遇的孩子,可能在潛意識裡認為「第三者才是值得被愛的人」。於是他們在未來的感情中,常不自覺扮演「奪愛者」,唯有奪回他人的愛情,才能感覺自己被重視。

另一類孩子則因長期目睹外遇,對出軌的容忍度極高,誤以為「外遇是感情的必然」。他們在關係裡選擇隱忍,不敢反抗,被動地接受背叛,讓自己長期承受無聲的痛苦。
延伸閱讀:外遇say sorry有用嗎?6種無效道歉看不出誠意,心理諮商師:出現裂痕後的關係,更需要用行動表現愛

誠實與傾聽,是修復親子的第一步

要走出這樣的創傷,林萃芬建議外遇者應誠實面對自己的行為,並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談論事件。讓孩子能表達悲傷、憤怒、困惑與恐懼,而不是強迫他們壓抑。

當孩子採取「隔離政策」不願見父母時,外遇者應避免把責任推給伴侶,而是理解這是孩子保護自己的方式。若能真誠道歉、傾聽、體會孩子的難處,親子關係仍有修復的可能。這樣的開放對話,能幫助孩子重新釐清外遇與自己無關,減輕焦慮,也讓他們重新建立安全感與信任感。

總之,父母的誠實與傾聽,是化解這場心理創傷的關鍵。唯有當父母願意回到孩子的情緒現場,孩子才有可能重新學會信任與被愛。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有了小孩,夫妻感情就變了?諮商心理師:生活中的轉折與意外,都會埋下情感變質的不定時炸彈父母教養意見不合怎麼辦 ? 別讓孩子成為你們的「情緒配偶」,心理師 : 親子間的三角關係可以這樣避免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高鐵每天超過2千空位被浪費! 11/10新制「提早1小時搭車先換票」

自由電子報
02

健保補充保費挨轟 石崇良親上火線:改革是為了公平非「搶錢」

自由電子報
03

熬夜恐發生猝死!專家曝「4警訊」:許多人以為只是小毛病

鏡報
04

租屋養老遭拒!台中75歲長者「找40間租屋」全碰壁…房東聽年齡秒拒絕

三立新聞網
05

鳳凰颱風最快「下週一發海警」!北轉逼近台灣 氣象署:3地區下到發紫

三立新聞網
06

氣象署發布「中度磁暴」警示 明日5時起影響約33小時

台視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